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具有的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青果

  摘要: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加深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智力的发展,音乐还能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音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音乐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情趣;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创造特殊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最具智慧的创造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一、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美育,就是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并借助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艺术在美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作为艺术的种类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怎样的音乐,唱什么样的歌曲,不仅对一个人的情绪感染、性情陶冶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整个集体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都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影响。
  音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运用教唱歌曲,演奏乐曲,音乐欣赏等形式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教育的。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和正确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创造才能,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正因此,贝多芬曾言:“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他的《命运交响曲》确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的功能。比如张寒晖词曲的《松花江上》就蕴藏着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的力量。
  二、音乐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智力的发展
  人类认识世界,大体上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科学的途径;一种是艺术的途径,既要借助生动、鲜明、具体、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认识世界。二者可以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代替。有时通过艺术形式认识世界,并不亚于科学的阐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具有上述艺术效果。如音乐课本中的欣赏曲目,歌剧《白毛女》选曲――《十里风雪》,该曲以深沉悲愤的旋律,徐缓凝重的节奏,描述了杨白劳冒着风雪,拖着疲惫的身体,躲债回家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农民在地主恶霸残酷剥削下,饥寒交迫,无处安身的痛苦凄凉情景。通过对这一曲目的欣赏,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并不亚于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此外,音乐还能生动形象的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所以通过音乐教学,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逐渐的体会、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例如《我们的田野》这首歌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富饶,人民勤劳勇敢,抒发了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的心情。
  三、音乐还能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古今中外许多伟人都非常注意培养自己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能力,而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也从艺术美的感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就酷爱音乐,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他常常在研究相对论之余,演奏贝多芬等人的乐曲,让思想任意驰骋。可见,音乐艺术对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诱发力。
  四、音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是人民的心声,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用鲜明美好的音乐形象和悦耳动听的音响教育学生,既可唤起他们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又可鼓舞革命意志,提高思想认识。比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都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鼓舞着人们的斗志;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以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激发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能培养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与磨砺坚强的意志。
  五、音乐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音乐总是用特殊的语言,表达倾诉她的情怀。学生被音乐激情所感染,禁不住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正如古人所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这说明音乐已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的情绪精神发生变化,激起了感情的波澜。我们应注意保护这种积极思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音乐氛围,怡情悦性,发展个性;用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