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落实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逢彬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求教学过程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化。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改革理念,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思索的重要问题。本人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出发,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探究;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一、创设适当的情境,促使学生科学探究
  (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课堂心理气氛直接关系到人的潜能的挖掘、创造力的开发、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激发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主体性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自主意识的觉醒,就意味着学生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布鲁纳说得好“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应在目标定向中,努力形成以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参与过程、学会方法、养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为目的的掌握性目标。
  (三)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我们应当从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环境出发,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科学的人文背景,这种背景应当是贴近学生实际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2-V02=2ax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高速公路上一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汽车。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交警,如何判断该汽车是否超速?这样创设的情境不仅是真实的,而且让学生“设身处地”卷入思考,调动了自主参与积极性,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探究设计中,应当努力创设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质疑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则是在思维活动中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尽可能地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经过头脑“风暴”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并依据教学目标,形成探究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就是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而是积极地开动自己的思维机器,主动地参与到对意义的建构中去,设法从个体水平上去改造、重组认识对象,努力赋于它一些独特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不能轻易地认可,而是要有效地去改造重构。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联系实际引发质疑、逻辑推理产生质疑、追因求果进行质疑、类比联想进行质疑、逆向思考提出质疑、变换条件进行质疑等。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需与教师的适时、适度指导相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探究行为,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指导有效结合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
  (三)教师提供有效调控,提供鼓励性的及时反馈。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调控,通过目光调控、言语调控、体态调控、目标调控等多元调控,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专注时间,减少或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教学行为和教学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的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或行为之后紧跟着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或行为,重要的是富于鼓励性的反馈意见,例如:“还可以做得更好”、“开头做得不错”等。
  三、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激励学生的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通过科学的奖惩、强化措施,使学生获得及时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对积极质疑能力的评价。在探究教学的课堂中,教学内容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的。教师应从学生是否在情境中产生了问题,是否受到问题情境的浸润和诱导等反应来评价学生。对于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问题,问题有无思维深度,问题是否与情境的指向一致,学生是否提出了驱动性问题(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的问题)等。
  对于问题情境是否诱导了学生,教师主要通过聆听学生的问题交流来判断,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剔除了情境中的次要信息,抓住了主要信息,是否在当前的新信息中涵盖了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是否有预见性等。教师的评价宜采用多元评价、延缓评价、延伸评价。
  (二)对学生参与探究的评价。探究课堂一般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交替的形式进行,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信息传播方式上,以师、生、教学内容与媒体之间的多维互动为主。因此,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参与探究的态度、广度和深度。例如: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评价的对象由个体转变成了小组,评价的关注点为:目标是否明确,小组成员是否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设计及实施;小组成员是否以明确的角色分工参与;小组成员是否在积极相互信赖的氛围下参与;小组成员是否以倾听、协作、分享的方式参与;小组成员是否有均等的参与机会;问题是否是在集体参与的情况下解决等。
  (三)对学生参与各种交流与合作的评价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体验、方法的应用,和对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个性品质的领悟;关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知识是否得以拓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学生的交流技能(主要包括吸收与表达、求助与反思、帮助与自控、协作与建议等)是否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