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图书资料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项阳

  摘 要: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传授知识,势必会局限学生的学科视野,甚至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图书资料;自主学习;课外辅导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2001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了,此次课程改革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0年代末,叶圣陶又撰文指出“学任何知识,仅仅浮在面上,涉猎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而课外辅导书,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1]因此,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旨在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不再拘泥于书本和分数,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自主学习是近二十年来在西方逐渐兴起的一种自我教育方式。自主学习以学习者为本位,注重在受教育中学习者自身意志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根据各人不同的独特品质,发展其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
  程晓堂教授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即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2.是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二、课外辅导书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读书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使一个人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生活局面和环境发展变化,还使他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升华提出更新更高要求[2]。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课外辅导书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时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一种内在动机。课外辅导书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拥有广阔的自主空间。它能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一个知识平台,使学生由被教育的对象转变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针对个人不同的学习兴趣、动机等因材施教。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自主选择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巩固所学知识和拓宽知识层面。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自修时间查阅书籍,扩大阅读视野,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建构与课堂教学趋同的认知联系,还为自身知识格局的发展找到一种增值联系,深化、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外辅导书的同时,更能把与课堂教学内容发生联系的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串成链,再结成网,使课内与课外所学到的学科知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他交叉学科中寻找新的知识点,构建更为宽广的认知平台。由“点式阅读”发展到线式阅读”,又进一步发展到“面式阅读”。[3]把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串成链,再结成网,使课内与课外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辅导书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各章节之间的融会贯通。而只有各种知识之间实现了互相融通、交叉和连接,形成为一种具有联系的组织性结构。通过阅读课外辅导书来巩固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进行集中思维;因此,课外辅导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将相对枯燥的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建议
  在教育实践中,自主学习经常与自学和独立学习相混淆。在自学过程中,学习者的确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在很大程上取决于学习目标和客观学习条件。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的学习,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由于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4]:
  (一)加强课外指导,科学合理地推荐课外辅导书。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年龄毕竟还小,辨别能力还有限。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每一阶段的基础课程给学生推荐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的课外辅导书。教师应结合每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内容给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阅读书目,使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辅导书读吸取书中的营养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消化、扩展,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最先接触的科学知识来自于教材,如他们对教材中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才会有兴趣阅读课外辅导室。因此,教师作为教材的“发言人”,一定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科学底蕴,还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或现象开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节科学课,教师必须十分明确让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说把教师想要提的问题变成学生自己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至善等.叶圣陶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2]崔茂新.个性化阅读[N].中国教育报,2006-06-08:(3).
  [3]顾翠华.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知识建构[J].图书馆学刊,2003,(2):23,25.
  [4]房小敏.高中生自然科学类科普读物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