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感恩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陆恩

  摘 要: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做法等方面,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68-01
  
  “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感恩教育则是四大教育支柱的综合体现。2003年4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在中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恩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体悟感动、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意识,这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为他们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对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
  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珍惜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所以不仅仅是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
   其次,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枝脆弱却有思想的芦苇。”而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 问题 上走向迷失,过多的包办和过多的呵护,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健康的“行走”能力。“芦苇”越来越“脆弱”。没有人生的不平坦,就决定了没有负面经历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孩子正视负面,感恩负面,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
   第三,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
  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
  三、感恩教育的内容
  (一)感恩社会的关爱。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劳技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三)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在思品课的课外课中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
  学生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关键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而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恩,不知恩又如何感恩?因此,感恩教育中,识恩是最重要的步骤。现实社会中,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榜样。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华茂.感恩教育的思考
  [2]现代汉语词典
  [3]梁涛.试论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