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借荆州,激活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有松

  摘 要: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加强各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把各门学科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积极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优化整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学科整合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考虑较多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这样既不利于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语文学科开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不妨采用向其他学科讨借“荆州”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科知识整合,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开放,思路更清晰,视野更开阔,头脑更灵活。
  一、在背景介绍中实现历史整合
  文学作品的产生一定与一个社会或一段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也必然反映那个社会或那段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衰落史,现当代文学中又有“伤痕小说”、“知青小说”、“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等。文史不分家,语文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和对特定社会环境的了解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理解人物的行为、思想。有了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礼教制度的了解,才能理解孔乙己、范进的行为;只有熟悉了那段“上山下乡”的特定历史,才能真正读懂“知青小说”。课文中的许多篇幅都涉及地名和地域区划,对它们的准确把握是理解课文的难点;虽然课文对有些地名和地域区划做了注释,但学生读了注释还是很不明了。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一些“热身”学习,融入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如读先秦的一些文章,有必要先介绍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学习《三国演义》,最好用地理知识讲清“荆州”这个地名的古今变迁。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更需要以历史地理知识作为辅助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在说明文阅读中实现整合
  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融合自然学科知识。把自然学科的光学原理融入“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才能让学生明晰沙漠中种种奇怪现象的成因;把生态系统、食物链等生物知识融入“什么是生态平衡”的讲解,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课文《食物从何处来》;把死海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征、独特的组成融入“死海不死”的分析,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死”与“不死”。
  新课标教科书中增添了一些涉及当代科学的前沿知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普作品,如《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等。作品从原来单纯的说明文向更具科学文化内涵的科普论文方面转变,文质兼美,既有理趣,又富有情趣。如果以阅读简单说明文的方法去学习这样的文章,不融入一些自然学科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或只能是一知半解的。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文中告诉我们的大自然规律,而且通过拓展掌握了许多其他的大自然规律。通过学习《在太空中理家》,许多有关航天方面的知识渗透到语文课堂上,同学们会不知不觉地获得许多航天知识,并感受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牺牲精神。
  三、在气氛营造中实现整合
  音乐的审美不仅对文学的欣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语文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用音乐来营造气氛,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主题。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在教室里回荡的时候,学生就能更真切感受到“音乐巨人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在安塞腰鼓的鼓声中,学生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北方汉子为我们带来的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其次,可借音乐的风格来品评古代诗词的风格。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把握诗词的风格是欣赏的关键。古诗词以宋代为例可以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李清照、柳永领风骚。教学中,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的内容让学生去解读二者的不同风格,显得很难。如果能借刘欢的《心中的太阳》和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讲豪放风格,再选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讲婉约风格,理解女词人吐露的对于青春流逝的焦虑与忧愁,以“绿肥红瘦”来比拟对春天的留恋,效果则会截然不同。
  《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歌词。我深知好歌对于时代、人们的深刻影响,在同学们已学会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之后,播放这两首歌给同学们听。课堂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同学们一起学着唱、跟着唱,兴致高昂。由于和音乐学科有机整合,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两首歌词早已熟记于胸,脱口就能背诵、吟唱了,以至于下课后还在不知不觉地哼唱着。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在教学上可适当采用课本剧、诗朗诵等他们感兴趣的表演形式。《我的老师》中的七件事可编成七幕小品搬上讲台,《皇帝的新装》让同学们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来揣摩人物,掌握课文。《生活是多么广阔》这样朗朗上口的诗歌,可让同学们分组朗诵,进行比赛,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
  四、在情节再现中实现整合
  函数在某个区间的升降变化,通过坐标曲线图就能一目了然。我们完全可以把曲线图借用过来表示叙事性文章的情节发展或随情节发展人物的内心变化情况。在《变色龙》教学中,把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数次反复变化用曲线表示出来,能更鲜明地解说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嘴脸。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四幅“春之图”。既然称之为“春之图”,何不通过这“图”来上课呢?于是我把基础知识、课文大概讲述完毕后,就布置了以下“美术”作业:用彩笔画出这四幅春天的图画,并在下节课依据课文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第二天,一幅幅春天的画在班上展示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画作了精妙的讲解,语文课上成了诗情画意的课。寓美术于语文教学中,赏文赏画同步,上课犹如艺术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科的整合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倡导“大语文”教育观,他主张语文能力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和教科书,还要发展到课堂外和其他书本,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整合。然而,加强学科整合,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我们的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实行的都是分科制教学,读中文出身的语文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知识的学习。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具备全面的素养。教师在解惑前,先要自身无惑,要成为杂家,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开合自如。学科整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掌握政治、经济、天文、地理、艺术等知识。蔡元培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提出:“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的某种。”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素养。
  2.发挥学生的知识优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每天接受的都是“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分科学习造成的知识学块分割状态,会在他们的头脑中自然整合。有些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在某学科知识领域达到了“小专家”的水平。在教学中,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参与课文讲解,能活跃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摆正“宾主”关系。加强学科整合,前提是语文教学姓“语”。因此,语文教学是主,其他学科教学是“宾”、是辅,讲解其他学科知识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喧宾夺主,把一堂语文课上成自然课、社会课、音乐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