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折妮妮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在教学工作中,基于个体差异,每个班级都存在一部分后进生。能否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后进生问题。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用爱心、信心、耐心、细心、恒心,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感化和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班主任 后进生 转化
  
  一、后进生含义界定
  “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相对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从以往的教育研究来看,“后进生”就是“差生”,“后与差”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性概念,相对于“先与好”而存在,其内涵依照特定参照系来说有欠缺,相对于某个既定标准来说显得档次不够,不全面。因此,它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而显得不同。国内外教育界对其含义阐释很不统一,一般来说,它包含下述几层意义:其一,从总体上看,是指按照教育方针所确定的标准来衡量表现不足;其二,从局部看,相对于特定学校、班级、环境来说,较为欠缺;其三,从动态角度看,学生个体在其人生过程中的特定阶段与规定标准比较,存在不足。另外,从实践中看,又往往表现为受教育对策的实际状况(学习、品德等)与教育者主观愿望好恶、期望值在某些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后进生也可理解为在智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未能如期达到基本要求,成为合乎标准的学生。后进生是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差或是永久的差,是可以转化的,最主要的是班主任如何找到落脚点,有效实施转化,在工作中要选对方法,遵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诚心了解他们,将深深的师爱给予这些被遗忘的学生。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理论,结合后进生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
  1.自卑自弃。这是后进生的普遍心理,与一般的学生相比,他们认为自己在班级中是属于品德或学习“差”甚至是“双差”,长期以来形成“我再怎么努力也是被放弃的对象”“我曾经与老师发生争执,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不会再搭理我了”“我永远都是一个难以教化的学生,一个难以与别人进行良性沟通的顽石”等类似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他们自暴自弃,不愿与人交流,缺乏学习动力,怀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压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心理活动,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及时与他们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彩虹桥。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后进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抗心理。平时,教师在授课中常有部分学生“不听话”,与老师“顶牛”。而后进生却把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善意的批评看成是“管、卡、压”,是在嘲笑自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后进生的这种心态是与常理背道而驰的,是一种反常的心态,也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这种消极逆反心理会导致后进生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学习被动、精神萎靡不振、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
  3.封闭矛盾心理。后进生往往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不愿与人交流,敞开心扉沟通。还有后进生受到老师批评多,在心理上产生高兴时,也想刻苦学习;苦闷时,又认为“反正就这样了”;表现在情感上:起伏较大,自控力差,忽冷忽热;表现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出现反弹,产生“矛盾”心理。所以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群体中,细致观察,发现学生真正的想法,进行疏导。
  三、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1.多给后进生以关爱,用爱融化他们冰冷的心灵。“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清楚地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黏合剂。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教师只有付出爱心才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和一般学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和心理品质都不成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班主任不能用简单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后进生,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理解他们,给予更多的爱呵护他们,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用宽容的心态去善待他们的过错,他们就会接纳教师,听从教诲。“罚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后进生从小就被老师、同学冷落、歧视甚至排挤,因而丧失自信心,班主任要多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心理,使其振奋精神,奋起直追。有位名人说:“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还要求把后进生当做正常的人看待。
  2.创造条件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渴望得到别人关注、认可,渴望表现自己,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这一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将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比如我班刘晓宇同学,在学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品德差、学习差,每次考试门门闯红灯,是出名的“双差生”,在课堂上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左顾右盼找人说话,看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觉。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了评价,说:“老师觉得你这个星期比以前认真,上课也能回答问题,作业也进步了,课后惹事也少了,你是很聪明的。如果你能把些坏习惯改掉,认真专心听课,我想你还会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你说是不是?”他本来一直盯着一面墙,听了后居然低下了头,好像有点难为情。之后他的表现让每个老师都很诧异,上课很少捣蛋了,有时还举手回答问题,看到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班主任对学生一股脑地批评固然会使学生灰心丧气,造成心理对抗,因此针对后进生的“顽疾”,要不惜余力地给后进生创造“闪光”的机会,应用沟通的金钥匙去解开学生心灵的密码,使每个学生都扬起自信的风帆,挺起自豪的胸膛,抬起自尊的头颅,昂首阔步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3.分析后进生的个体差异,换位思考,对症下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的这句话,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情况的后进生进行换位思考,对症下药?有的教师接触的学生多了,对学生的共性比较了解,因此对后进生身上的问题容易“想当然”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要讲究合理的方法,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格、个性、智商和情感,甚至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解学生的弱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四、结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何况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由于缺乏经验,对善恶美丑的标准认识不全面,难免会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出一些错误行为,因此班主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心血,作出更多的努力。总之,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教学管理中最令教师“头痛”的难题之一,需要把握后进生的转化规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参考文献:
  [1]胡渊.运用成功教育转化后进生[J].教育园地素质教育,2010,(7).
  [2]郭世航.谈谈转化后进生的技巧[J].科技信息,2008,(17).
  [3]傅小悌.中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原则与方法[J].湖州师专学报,1994,(1).
  [4]于玲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甘肃教育,20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