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阙海祥

  摘 要: 当前新形势的变化和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都对已有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随之彰显。这就迫切要求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进行必要的反思,进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体特征 现状 改进措施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这既有利,又有弊。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势必造成高职学生质量的下滑。学生质量的下滑不仅表现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人际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有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如何培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就使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教育管理的改革,适应新形势,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特征
  (一)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思想比较活跃。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高职学生的成才欲望。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制,高职学生们普遍感到肩上的压力大,从而普遍自觉地认识到只有在高职院校刻苦学习、有了一技之长,将来才能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高职学生一般乐于交往,富于情感。从课堂活动的情况来看,他们大多数在文娱活动中都有较好的表现。
  (二)自卑、脆弱和心理素质较低,耐挫折能力较弱。
  在充分肯定高职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部分高职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思想认识水平较低,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心理较脆弱,公德意识较低下,耐挫折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或挫折,大都不知所措,个别甚至走向极端,在校园内时常出现斗殴现象;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导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甚至逆反的心理。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前几年专科学校相比,学生的基本素质出现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又有学校对高职教育导向存在片面理解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教学、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高职教育的特色不十分明显,还未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高职毕业生尚未被广大用人单位认可;政府、学校和相关部门在典型宣传、推广经验、纠正偏差等方面的引导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扎实。
  因此,考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育缺乏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了解更少,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大都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于是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强。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学生的特征向高职院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90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的依赖性大,自理能力弱,身体、心理素质较差,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缺少集体观念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自觉性,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大学里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自主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奉献精神等不足,没有追求的目标,把一切东西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不愿意人云亦云,在很多事情上都要求有自主选择权。
  (二)管理制度还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首先,在对学生的管理制度方面,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都作了明确规定。学生一进学校首先就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制约因素过多、教育疏导过少的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在对教师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估体系小健全的问题,未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机制。
  (三)高职院校规模效应要求寻找新的管理方法。
  大规模扩招以后,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这样使原本很容易实现的管理要求变得有难度。其次,学生数量剧增而老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趋于饱和状态。在校、系、班学生工作管理的每个层面,都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全校凡涉及学生的各个部门工作最后的落脚点都在学生工作上,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学生管理者无可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从而使管理表面化,对大学生行为疏于高效益规范的管理,严重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已从精英高等教育转变为大众高等教育,而相对应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造成现在教育出的大学生像花瓶一样,中看不中用。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面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必须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调整,从而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走向成熟,走上更完善的发展轨道。
  (一)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
  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信念。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网络普及的今天,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很不稳定。因此,做学生工作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评价社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教育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具有广博知识,结合变动的形势和丰富的实践,正确分析、解决千变万化的现实问题。
  (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建立有效测评机制和激励体系,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学生工作考核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绝对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换句话说,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的立足点不应是控制、约束,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尊重。
  “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高职学生是战斗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三自”意识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所以仍存在“缺漏补漏”的状况,关键在于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学生管理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地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要适当放权,发挥基层的积极主动作用。
  (四)强调过程管理,优化管理制度。
  现在的管理制度更加注重结果的考评,缺少对过程的充分关注,而学生的培养恰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进步,没有一个终极点,所以无论我们用何种结果式的考核都会给学生长期发展造成影响。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喜欢拿短期目标当作最终目标,就像高考一样。通过高考,我们可以进入更高的学府学习,这只是短期目标,并不意味着考上大学就是成才,而是通过在大学里的不断学习来获得成长。
  也正是这种拿短期目标当最终目标的现象给高职院校管理埋下了隐患。所以学生管理者一定要帮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并通过平时的过程式的管理,让学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发展变化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着制度变革、规模效应等带来的各方面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首先,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人才观,在日常的工作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并优化管理制度,最终成为工作有效率、有成效、惠及学生的教育管理者。
  总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述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特点,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彻底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全新的基本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理念与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赵任凭.论高校大学生违纪处分听证程序的引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2]丁文勤.做好大学生违纪处理应坚持的几个原则[J].江苏高教,2004,(3).
  [3]陈建华.关于违纪学生处理和教育引导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熊志忠,杨得利.大学生违纪状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5]吴磊,曾建国.地方高校大学生违纪状况的调查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6]王强,陶好飞,樊泽民.对高校违纪学生认知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8).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J].中华书局,1983,(4).
  [8]李泽厚.美学三书[J].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
  [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
  [10]彭富春.什么是物的意义?――庄子、海德格尔与我们的对话[J].哲学研究,20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