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管理激励理论管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睿
摘 要: 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作者由管理激励理论引发了对教学激励的思考,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建立起教学激励,将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激励在英语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法是,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标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设立小组的概念,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论,从而实现相互激励。在高职学生英语教学运用激励机制,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而且在学生的人生塑造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学习 管理激励理论 教学激励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源渠道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差异大,个别学生甚至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多数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这门课不重要。而且,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就不想听讲,学习方法消极,学习的惰性大,对教师依赖性强,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诸多因素表明,要想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气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实施“激励”教学,引导学生善思,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我们要让优生“锦上添花”,为学困生“雪中送炭”,使其学有所长,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达到总体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究竟何为“激励”呢?我由管理激励制引发了对教学激励的思考。
一、管理激励的内涵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和奥唐奈认为:“激励是适用于各种动力、欲求、需要、希望以及其他类似力量的通用术语。”1964年阿特金森(J.W.Atkinson)指出:激励就是“此时此刻对行动的方向、强度与持续性的(直接)影响”。我国学者对激励的解释也很多。俞文钊1987年指出:“所谓激励是指由于需要、愿望、兴趣、情感等内外刺激的作用,使劳动者始终处于一个持续的兴奋状态中。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孙彤1986年指出:“在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激发使振作”;在英语中,其表述Motivation来源于拉丁文Movere,具有“使动”的意思。用通俗的话说,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内在潜能的过程。
二、由激励引发对教学激励的思考
激励是各学科中一个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心潜能、方向、持久性和等效性等有关激活和意图的所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激励得到了高度重视,它是管理者、教师、教练、父母们激励他人行为的重要内容。因此,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建立起教学激励,将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社会化成长。
所谓教学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要求,运用激励理论的相关原理,采取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的教学过程。教学激励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为本,关乎人性,调动学生的内在性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行为管理科学把激励的作用列为一个公式:工作成绩=能力×激励。换句话说就是,在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激励程度的高低,激励程度增高,工作成绩就大;激励程度降低,工作成绩就小。上诉激励公式如果运用于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就是:学习成绩=能力×激励。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能力不变的前提下,激励的程度增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好;激励的程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差。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激励方法有直接关系,因此作为课堂的直接管理者――教师,就必须掌握激励学生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以达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激励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具体实施
课堂教学激励方法具有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管理激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方法创新。
1.树立平等的观念。
在激励理论看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可挖掘的潜能。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潜能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发挥;而有些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不曾被挖掘出来。激励理论所蕴含的这种潜能意识,实际上是平等观念的一种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平等是师生双方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必要保证。教师和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是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来说,他们还是相互平等的。那么,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便要尽量淡化自身的权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把学生看做是“完整”的人,并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培养主体意识、发展主体性,使师生之间的各种活动成为平等双方之间进行的教育和学习活动,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交往。这种平等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独立完整的人格,而学生独立完整的人格也是师生平等的基础,两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标准。
根据公平理论的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会将自身的学习付出和学习所得与其他同学的付出和所得进行综合比较。如果所比较的同学的付出与所得比相近,就会认为是公平的,如果明显不同,则会产生不公平感,进而出现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因此,老师在实施激励措施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到公正、合理,又有针对性。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3.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
目标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努力的标准。一个正确的目标可以振奋人心、鼓舞上进,每个教师所教的课程都有一个教学总目的,也就是该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教师可以把这个教学总目标分解为各个具体的教学小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不断达到的各个教学小目标来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总目标。
4.设立小组的概念。
开学之初就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小组,依据班级大小确定小组数,一般原则上以8―10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可以由自我组织,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通过组队,使队员们产生团队归属感,以利于后期学习的沟通与互动。由小组选出组长,搭建小组成员的团队学习协作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利用不同小组成员作为不同团队的归属,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学赶超,形成小组之间课堂互动的压力和动力。
5.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论,从而实现相互激励。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注重个人评价,要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尊重和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教师作为授课者,分析问题、考虑问题优于学生,在学生的心理上,他们会认为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同学之间,就他们分析和思考的问题进行相互评论,那么,他们之间就会感觉到差距,从而更激发上进心和思考力。为了更好地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先充分让学生就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然后,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论,通过对其他小组分析问题的评判,既能够多方位、全面地分析问题,逐渐对问题得到全面的正确结论,又能够强化他们自身的思考力。
6.设计能有效鼓励学生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随堂提问,而是循序渐进式地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课堂互动的相关问题,并由易到难地进行引导,从而避免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问题太难而使学生放弃思考。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上,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力,有时可以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时通过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
7.多途径接纳和激发学生。
(1)赞许激励。
这是一种常用而易行的激励方式,如当众夸奖、表扬等。对被赞许者的行为予以肯定,有强化其动机的作用。教师的赞许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使之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性。
(2)对学生表达尊重。
尊重能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倘若学生感觉受到了尊重,尤其是受到老师的尊重,他就更有可能感觉到强烈的归属感,感到自己很重要、很有价值。
(3)对学生感兴趣。
倘若老师不仅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感兴趣,而且对他们个人感兴趣,那么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激励。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和关心学生外,在课外也应多抽出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了解并关心他们的生活。一句简单的“How is going recently?”或“Can I help you?”等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口语,而且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教师眼中是重要的一部分。
(4)仔细地倾听、真诚地微笑。
倾听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听,它通常需要有意识地关注,除了关注语言形式的信息,还要关注非语言形式的信息(如肢体语言),因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有一半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形式来传达的。而且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也是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的结合。为此,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学会去倾听。很多时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足以传达很多信息,就如同简单地说一句“Ok!”“Very Good!”,等等。一个真诚的微笑,有时候胜过一切奖惩,它能即刻“俘虏”学生的心。
(5)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就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时时能受到激励。把那些学习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树为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榜样激励的力量就是鼓舞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四、运用激励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
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实际上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实施激励教育要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即有奖有罚,二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刺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免不了要采取批评的手段。批评如果运用得当,则不仅不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激励学生去改正缺点、错误。但运用批评激励要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注意方法,学生一旦改正,就要及时鼓励。
2.激励要及时。
对于课堂中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要马上在黑板上给予相应的积分,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努力为小组带来的成绩,能及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3.将各小组历次的积分进行通报。
各小组在课堂上能随时看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距,通过不同小组分值的差距,让后进者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团队成员荣誉感的激励,改变教师单方面施教得不到积极回应的课堂氛围。在外力的影响下,某些积分较差的小组成员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由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了小组与其他组之间的差距。
五、结语
几种激励手段的运用往往具有综合性,有时可能需要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同时运用多种激励手段。通过以上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师在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中产生教学的成就感和积极性,而且学生会改变被动学英语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通过小组强化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而且能提前感受到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时所需要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身所需要具备的竞争意识。事实证明,激励机制在英语教学的运用,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而且在学生的人生塑造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培兰.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2001,(5).
[3]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
[4]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5]方正松.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2006,(04).
[6]孙柏英,祈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