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立牛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分析了学生作文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中学作文现状 激发兴趣 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指导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但目前中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畏难情绪特别严重,存在抄袭现象,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题材单一陈旧,语言枯燥。
  一、现状分析
  1.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有一种恐惧心理,不愿写,写了也是应付差事。
  (1)写得太短,无话可说。很多学生的作文,十几行就完事了,离规定的字数相差甚远。
  (2)生搬硬套课外阅读范文和作文选。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是自己构思如何写这篇文章,而是想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作文,或者把作文选找出来抄袭一篇,充其量改一下文中的地名和人名等信息。
  (3)胡编乱造,不合情理。有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或者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干脆就凭主观想象来写文章。这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讲故事。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作文存在很多问题。
  (1)内容空洞,记叙简单。作文内容不具体,过程写得太简单,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如有个学生开头写:“以前,我的作文写得非常差,老师一布置作文我就头昏脑涨,每次作文最多不过两三百字。”按着写:“一个周末,老师来为我补作文,讲了我作文写不好的原因,还给我讲了写好作文的几个要领。”结尾是:“过了几天,我把平时积累起来的钱买了两本《作文大全》。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每天坚持写日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作文取得了25分的好成绩。”学生不知道什么应该详细写,什么应该略写。结果整篇作文没什么内容,缺少变化的过程,让人怀疑作文的真实性。
  (2)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你不难发现其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第一次洗碗,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碗被打破;放牛,总是牛偷吃禾苗;夏天下河钓鱼、摸鱼,秋天采野果,等等。所写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妹妹接着写。去年初一学生写了,今年初一学生还写,明年初一学生还会继续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
  3.教师并不对学生写作有实质性的指导,所谓指导往往是纸上谈兵,个别教师干脆不教作文。
  应该说作文指导课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往往是老师凭兴趣随意命题,大而化之地随便说说要求,或念念范文就叫学生匆匆动笔。有的老师干脆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让学生苦思冥想,各显神通,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盲目写下去。作文课前没有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写作时云里雾里不知如何下笔,写作水平无法有效提高,更为严重的是无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容易使之产生消极敷衍的心理。另外,教师批改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应对策略
  1.打破恐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培养作文兴趣是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家长可以给孩子在网上建一个博客,让孩子把自己写的作文都发到网上去。让别人评说,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向报刊投稿,一次成功的投稿,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能提高孩子写作文的兴趣,使孩子认识到写作文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写作积极性;还可以开展作文竞赛活动,扩大表彰的范围,让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仅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老师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捕捉事物的特征”。
  中学生受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其对生活的关注较少,认识容易片面肤浅,对生活中的“美”缺少体验,更缺少“发现”,作文时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思想。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养成表情达意的习惯。这样,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思想感情可表达。
  3.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夯实写作基础。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了解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前必不可少的准备。要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录到本子里,做到脑记、笔记相结合,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学生语言仓库中的积累。把书上的语言,书中的好词好句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变成自己的语言,使文章语句生动形象,这就是活学活用,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课外一定要让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尽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积累写作材料。而且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4.精心备课,及时批阅,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老师要转变错误观念,精心备课,作文训练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可以结合学校生活、班集体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也可以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众人关注的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感受,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激发写作激情,让作文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受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灵魂的撞击下作文。
  另外,老师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批阅学生的作文。除了老师批阅外,还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作文,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沟通见解。因而我们切不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而是要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评改作文。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勤积累,多阅读,勤练笔,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锦锋.刍议中学作文教学的流程.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6.11.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