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怀想天空”的怀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一经公开,立即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人赞其大气灵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文气,但也有很多人对其提出尖刻的批评,认为题目中的“怀想”二字用得不好。例如,有网友指出:本题中的文题“怀想天空”的“怀想”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怀念”。“怀想天空”当为过去的岁月,以往的事情,而提示语却是“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引人遐思”还说得过去,“令人神往”从人情事理上就不容易讲通了。又如,一位江苏省特级教师也指出:我一看到“怀想”这个词,和早先在什么地方看到“愿景”的时候一样,感到挺“人文”挺“深沉”也挺陌生。一查《现代汉语词典》,原来“怀想”和“想象”“联想”“畅想”都不一样,是“怀念”的意思。再查“怀念”,是“思念”,举的例子是“怀念故乡”和“怀念亲人”,也就是说,“怀念”是对曾经亲近过的事物的思念。我们的高中生,跳过伞的极少,乘过飞机的也不会很多,即使乘过,那天空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怀想”的。这个题目让杨利伟去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今让考生做实在是勉为其难――他们没有生活呀。199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遥望星空”。我们的这道题目可能受到“遥望星空”的影响。但是人家“遥望”,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而如今你却要考生“怀想”即怀念,就难办了。因此,从“有话说”的方面来看,这个题目出得不怎么样。
  对于上面的批评意见,笔者不敢苟同。关于对“怀想”二字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持批评意见的人都认为“怀想”限定了考生所写内容只能是“过去时态”,否则就是走题作文。撰写《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七宗罪之一》一文的那位网友以及蔡剑秋老师都查了字典,所提意见看似有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一查到底”,没有最终弄出“怀想”的意思,以致批评有失严谨与公允。笔者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怀想的解释为“怀念”,对“怀念”的解释为“思念”,对“思念”的解释为“想念”,对“想念”的解释为“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对“想念”一词的意思我们有必要来仔细分析一下,说希望见到“离别的人”,看来这个“人”只能是过去生活中曾经的一个人,确应属于“过去时态”,但说希望见到“景仰的人”或某种“环境”,这个“景仰的人”或某种“环境”就未必属于“过去时态”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怀想”一词也有“希望见到”属于“将来时态”的“人或物”的意思。既然这样,那么“怀想”与提示语中的“令人神往”也并不矛盾。可能,很多人对“怀”字的理解定势在“怀旧”的意思上了,而一旦被这个思维套住,便会产生“怀想”就是“怀念往事和旧日有来往的人”的误解。因此,作为考生,既可以描写对过去美好东西的追忆,也完全可以谈论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如此说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大体上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思路,也是与“人”紧密相连的,只是隐晦了一点。考生只要略微思考一下,怀想的对象是什么,由虚到实,虚实结合,自然会想到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给自己带来帮助和影响的人,为自己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的人,这样一想,思路就开阔多了。写老师,写亲人,当然还可写对过去的人或生活的怀念,也可以写对未来的畅想和渴望。无论怎么写都不应该脱离“人”。关注人生是江苏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点,甚至可以说未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也会保持这一特点,这就为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找到了训练的脉络,有利于中学作文教学。
  诚然,这道作文题也并非无疵可求。笔者以为题目虽然大气,却大得让人有“不着边际”之感,题目中的“天空”用著名特级教师喻旭初老师的话说,“可以指大自然的天空,也可以指生活的天空、历史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等等”。正因为题目立意的“空间”太广阔,考生一时不知道写什么为好;再者,题目立意的“空间”太大,给套作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江苏盐城响水中学 224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6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