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获
摘 要: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下过大,认为文化成绩比较重要,造成体育课始终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强化学习效果,提出若干解决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兴趣是指对事物的喜好或关切,是一种情绪。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用于推动人求知欲望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人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产生一种既愉快又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如果学生能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就有可能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有效强化学习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学习最初的动因,通过学习,学生又会产生出更多新的兴趣来,这样既扩展了兴趣面,又对原有的兴趣进行了提升。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因,也是学习的结果。
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传统的重文轻武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家长都觉得,文化成绩才是第一位的。造成体育课在很多学生及家长的心里始终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是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学生对体育课中所安排的练习,便只是当成任务来应付,从主观上就缺乏了上课的动因。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品质的制约,因此,探讨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通过长期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提高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否新颖,练习的难度、强度是否适当,是能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较之以前,现在的中学生思维上更为敏捷,行为也更加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且乐于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虽然在学校里,多数学生是喜欢上体育课的,但是,他们却不愿意参加训练强度大、难度大的活动项目,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过多约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视角,改变思想方式,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年龄阶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当多选择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内容,比如:瑜伽、跆拳道等,让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也称为课堂的心理氛围,它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教学环境。学生的情绪、师生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表现和兴趣爱好。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营造出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拥有振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在对学生提出新的希望的同时也要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对有过失的学生就切忌挖苦和冷言讽刺,和他们说话语气要柔和,要以激发他们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课堂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影响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关系要做到民主平等,确保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信息反馈要及时,让师生之间能多产生一些共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改善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机动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切合本校的实际,创造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
三、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体育课多是以训练的形式为主的,动作单调重复较多,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如:短跑教学,可采用往返跑接力、障碍跑比赛等,在提高学生奔跑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其学习兴趣。尝试把训练变成对抗赛、分组赛,造成竞争意识,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力充沛,整个练习过程充满乐趣,让学生可以忽视身体的苦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预定目标。
四、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要仔细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断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育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要多听,多看,向同行多学习,吸取提炼别人的经验,修正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练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李芒.教育学(中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6.
[4]陆明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批评的艺术.体育教育,2001,5.
[5]张胜.中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策略.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