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习惯 收获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影响着劳动的速度,也影响着劳动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劳技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我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习惯;能力;教学目标
  
  德国一直享有“汽车王国”的美誉,利用训练有素的汽车产业工人,一直是德国汽车行业的一个竞争优势。德国的汽车产业工人“优”在何处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德国印象记》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这是《女友》的“心情旅行”栏目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我国到德国进修的一位从事汽车设计工作的人士,她在文中写到在德国修车的一次经历。那位不知姓名的维修员给她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是快,从开始到离开,前后不过十五分钟。二是利落,询问、查看、检修、收拾工具,井井有条。三是细致,检修完毕,他细心地擦净车上的油迹,然后用吸油纸把用过的工具擦得干干净净,一一放回工具箱。最后用脏了的吸油纸仍较干净的一角,把不小心滴在地上的一滴油吸净,然后将吸油纸装到他车上的一个垃圾箱里。这位学者亲眼目睹他的工作之后,内心震动很大:“德国汽车产业工人果然是名不虚传,与德国汽车产业工人相比,我们国内的工人缺少的不只是精湛的技术,还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的确,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影响着劳动的速度,也影响着劳动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劳技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认真细致的劳动习惯。 养成正确使用工具的习惯,这不仅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需要,也是在劳动中保证安全的需要。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在劳技课上形成这样的认识。我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给学生讲古庙里的小和尚学剃头的故事,那个小和尚每次练习完总是将刀往往冬瓜上一插,最后习惯成自然,把头当冬瓜,犯下杀人之罪,这不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吗?我还让学生搜集因为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害人害已的真实事例,请有过经验教训的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其次老师要教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工具。与电打交道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在湖北义教版《小电工》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正确掌握一些常见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钳子的使用时,我让学生对照挂图,认识钳口,钳刃等各个部位,根据平时的经验说说各部分的用途,然后动手剪一剪铁丝,用铁丝弯一弯图形,使学生对钳子各部分的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让学生表演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做法,让学生判断对错,说说原因,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中认识到,用钳子当锤子,会缩短钳子的使用寿命,且容易使手柄处的橡胶部分受到损坏,威胁人的生命安全。而使用电烙铁,则要注意在工作中不要触摸烙铁的金属部分,否则就有烫伤的危险。再者,还要让学生学会保管、存放工具和材料的正确方法。例如,电源线、有绝缘部分的电工工具要避免与锐器存放在一起,以免损伤绝缘部分;小零件之类最好用小盒或玻璃瓶分类存放,工具的存放也要分类有序。这样在劳动时就可以准确快速地拿到所需零件,节省时间。我让学生用鞋盒或小木箱自制工具箱来分类存放,效果不错。
  二、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有条不紊的劳动习惯。心灵才能手巧。只要注意合理安排,快工也能出细活。那位德国汽车维修员之所以能给人留下干练的印象,就是因为他懂得合理安排劳动过程。合理地进行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常常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从哪些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呢?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统筹安排。事实已经证明统筹安排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劳动前不妨让学生开展讨论:完成这次劳动,在时间上怎样安排最省时,最合理?按什么样的流程进行劳动才能避免窝工?经常这样训练,就能让学生学会从“小”处着手节省时间。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热爱创造的劳动习惯。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汽车产业工人在工作中更有思想,对于他们在做什么,甚至是最简单的组装工作,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对他在做什么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对自己在做什么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这正是德国汽车能不断领导世界新潮流的原因所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如果在劳技教学中,只把劳动当作一种简单的体力活动,让学生机械地去模仿,去重复,天长日久,就会使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这样的学生将来也只会是傀儡式的平庸劳动者,我们的下一代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劳动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明,去创造。
  为此,在劳动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我一方面结合劳动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中外名人进行发明创造的科学故事,激发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兴趣。另一方面我常常介绍一些寻常百姓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的发明故事,以激发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欲望和勇气,使他们懂得“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徐特立语),只要你留心观察和思考,劳动中时时处处都有发明的素材。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生如何在劳动和生活中去寻找发明创造的课题,产生发明创造的灵感。例如,在使用电工工具时,有的学生因为有过被电麻的经历,害怕插插头,这时我把这个问题在劳技课上提了出来,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插头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有的学生提出把插头的金属头部分隐藏起来,让人在插插头时不接触到。还有的提出有的小孩喜欢把手指伸到插孔里,最好在插座插孔周围安上一个凸起的防护罩头。最后学生们把这两个想法结合起来,做出了一个改良的防触电安全插头。学生完成这个作品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在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许多用品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的地方,如何克服这些“不如意”就是创造发明的发明点。我把劳技教学与学校科技发明专题培训活动和实践结合起来,尽快让学生掌握一些发明方法,如改进劳动工具,改进劳动作品,创造更新更好的劳动新产品。撒下花籽,将收获鲜花。播下种子,将收获粮食。播种良好的习惯,我们将收获效率与质量,收获高素质的劳动者。
  
  责任编辑:王利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4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