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辩证看“五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杰出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所以在五柳先生的形象中,叠映着作者的影子。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可以使我们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情怀。但我们在评价五柳先生这个人物时,一定要注意辩证地分析评价,既不可全盘否定,也不可全盘肯定,更不能盲目地学习效访。文中的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率性旷放、纯朴自然、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其中的某些思想性格我们在分析评价时要予以注意:
  首先,我们来看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这是他想想性格的核心。
  具体表现在:隐匿真实姓名,以“五柳”为号,不在乎身份、名望这些虚华的东西;读书、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抒情言志,所以不咬文嚼字、死抠字眼;生活虽然清贫简陋,但安然自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种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节操是与陶渊明的经历分不开的。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将来能“大济于苍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解决生活困难,陶渊明曾几次出任作官。然而,他们在黑暗时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朝政混浊不堪,社会动乱。陶渊明既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同流合污,于是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所以,陶渊明的忘怀得失、退隐山林,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批判,是他对统治者所抱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择的一条洁身远祸的态度,这虽然只是一种消极反抗,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面对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仍需提倡“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但同时,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我们更应敢于斗争,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来改选和完善这个社会。而那些生活贫困人们,也应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人人都安于贫穷,不思进取,那么我们的祖国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呢?
  其次, 我们再来看五柳先生的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是为抒情言志。所以他读书只看中书的主旨,而不刻意追求深奥繁琐的解释。我们现在读书和学习时,为了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也可采用这个“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即所谓的“泛读”。而对于一些精典作品、精要的段落则要反复阅读,读通读透,即“精读”。在学习中,要正确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 我们再来看看文中对五柳先生的“嗜酒”的描写吧。
  文中写道:“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说五柳先生喜欢喝酒,而且每喝必醉,醉了以后就告退,一点也不在意去留。这些内容说明五柳先生不拘世俗礼教,率性旷放,纯朴自然,就像“无怀氏”、“葛天氏”治理下的百姓一样。这一方面反映了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返朴归真的自由心境,同进也反映了他憎恨虚伪、做作,热爱纯朴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谦和好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之一。“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也是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我们固然反对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繁文缛节,但最起码的“礼节”“礼貌”我们还是应该具备的。如“来有来言,去有去语”,有事离家要禀告父母,见到客人要问好等,人人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新一代中学生。
  总之,学习《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后,我们对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等要辩证地分析,客观地评价,这才是对待历史人物应有的科学态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1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