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纪玲

  摘 要: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只有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才能有效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 活动课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活动课作为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各地区各类学校方兴未艾。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小学高段(三至六年级)语文时既追求课堂上的抓纲务本,注重课外活动的训练,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确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了多种训练方法分层次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通过“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去发现。因此,每年春季开学,我都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去踏青,让学生仔细观察春天的变化:树木发芽了,变绿了,河里的小鱼也欢蹦乱跳起来,鸟儿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叫着,夜间偶尔能听到青蛙的叫声,等等,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对课本中的一些插图,也尽量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尽情欣赏。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采用Flash创设情境,先播放圆明园的风光图片,让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再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段,让学生去想,并由此想到火药:既然火药是中国发明的,可为什么不制造火炮来对付英、法联军,而让圆明园遭受了灭顶之灾呢?
  二、通过“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要把观察到的信息表达出来,说是重要方式。少年儿童好表现,因此要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如开学初面对三年级学生,老师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然后要求学生逐一把自己介绍给全班同学和老师。这是学生在班级的第一次亮相,都想很好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给同学留下好印象,所以这样的活动肯定会非常成功。
  我还开展了“讲一则故事”、“讲一则笑话”、“介绍你的家庭”等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总觉得难以启齿,尽管准备得很充分,但临阵会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但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心理障碍逐渐消除,口头表达能力逐渐提高。由此可见,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通过“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会通过看、体验、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因而可开展写作活动。因此,一开学我就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三本”,即一个日记本、一个小作文本、一个摘抄本,然后规定每周写一则观察日记,每周写一篇由老师命题的小作文,每日摘抄一句格言、警句或者好的文章,记好课外笔记。一学年结束后,学生就记了厚厚一本课外笔记。课外笔记的写作,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而且对提高学生其他方面诸如文化艺术素养、意志毅力等心理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我还规定学生在哪一段时间里读些什么书,写些什么作文或日记。例如:学到课本中的写景文章,就布置学生课外读一些写景散文,摘抄好的写景散文,写些写景散文。这样既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通过“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针对这个特点,在活动课中我设计了一些跨学科活动练习,放手让学生去做。例如学具是数学学科进行直观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课上同样可以适用。我就充分利用学具,每学期安排四至五节活动课让学生进行学具摆拼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的手、脑、口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既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而且有利于各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学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些活动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才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发展,真正使语文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