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铁华

  摘 要: 本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阐述了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 改革
  
  1.引言
  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向发展,是教育现代化内含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高校体育体现了教育与体育的共同属性,面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只有理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究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把素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才会更有特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2.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1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理清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首先必须界定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条件提高原有水平,并通过社会、实践和锻炼,提高某方面的素质水平,以达到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身心整体水平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2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2.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就本质上来说是对人的理想素质的培养,通过帮助人的本性的自由发展和潜能的最佳完善来提供社会需要的多结构多层次的素质人才。其教育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素质的发展,并相应地实施:思想品质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能力素质的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主要是情感意志素质与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2.2.2高校体育的教育内容
  高校体育是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并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的同时,增进身心健康,促使更多的大学生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高校体育的任务和功能,高校体育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分为生理层次、心理层次、社会层次三大部分。生理层次为学生本身的自然力,是学生素质发展的生物条件;社会层次反映为学生素质发展的性质、方向和水平;心理层次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主体生命活动的相互作用介质,是外在的科学精神、道德归范与审美经验在学生身上的积淀。这三者相对独立,但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高校体育理所应当有自己的恰当位置。
  2.3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变革,高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作为形成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社会价值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健身、健心,最终使人社会化。同时,高校体育也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段,是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高校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立足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身体素质是一切素质的根基,高素质人才必须有优良的身体素质等深层素质的培养。所以高校体育是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人素质的基本途径,对素质教育和未来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关于高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3.1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上。
  这是因为涉及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和高校体育学体制度结构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当今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高校体育的作用,首先必须转变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念。一是体育发展观的转变,二是体育教育个体的个性转变,三是体育能力观的转变。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观念,不能只着眼于上好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而忽视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即除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健身意识和技能意识外,还要使体育成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并逐步内化为一种品质。目前,部分学校还采用一些旧的注入式的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些都与教学观念有关。因此,高校体育的改革应该从这里入手,以体育观念和教学目标的变革为先导。
  3.2强调对人的身心教育。
  经济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产的自动化和集约化,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快节奏,对现代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人的健康和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只能成为具有健康意识的自主体,才能在身心方面无止境的发展和提高自己。体育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应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21世纪社会现代化生活结构和方式的重要发展趋势。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和改革,必须面向和适应这种形式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培养人为主,使大学生都能受到体育、健身、健康、竞技、生活、娱乐等方面全方位的体育教育。
  3.3注意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
  素质教育是一个网络化的体育体系,它不仅是指学校教育本身,而且应该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全力扩展教育的外延,变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一体化,真正做到教育的全社会化和全人生化。所以,这就关系到高校体育教育模式问题,也对高校体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校体育必须更好地面向社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部潜能(体育、智力、伦理等因素),突破传统体育局限于学生学校的狭隘模式,适应终身体育的潮流。学生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以后从事任何工作,都要终身接受体育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正确引入学生的体育目的论,根据素质教育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把培养现代人作为其社会导向目标。
  3.4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尺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
  高校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从意识深处反思过去高校体育出现的问题。高校体育在经历了以素质发展、增强体质到将运动技术技能作为主要手段发展身体之后,从原来的提高素质,学习运动技术的功能教育转向多样化的健康、娱乐、生活为目标的多功能教育,并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发展方向发展。随着体育教学目的的变化,高校的体育教学教育结构也应趋向多层次化,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与发展,各校根据其专业培养目标和需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向多层次化、多样化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不再是原来的“齐步走”、“一刀化”的教学形式。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没有突破以运动技术项目的排列组合,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一致。我们认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要多样化,就要突出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自我锻炼能力方面的精神和内容。理论教材内容应着重解决好体育意识问题,实践部分教材内容则主要解决好自我锻炼的能力问题。其最终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为各种能力。只有注重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才能逐步地把传习式的体育教育上升到素质教育的层次上来。
  3.5抓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的优化。
  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方法的运用与革新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它决定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施状况。目前高校体育和其它高等教育相比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的优化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历结构的不协调,培养结构已严重滞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很少,缺乏学科带头人;二是知识结构急需更新,除极少数教师具备一些科研能力外,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属于技术和训练型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专项技术较好,但知识面较窄,理论水平和科研梯队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急迫。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注意与思想认识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思想相一致,师资培养应与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相适应。另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要措施得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既要考虑近期工作的实际,又要有战略目光,从而保证高校体育不断的适应高校教育的新要求。
  4.结语
  高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必须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新思想、新观念认真反思以往的弊端,重新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育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新体系,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