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无效教学行为,借鉴国外学者的教师教育的研究,走进课堂实践研究,如何成“有效教师”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教师 有效教师 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有效教学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师。怎样才能发展为有效教师?从心理学家已经制定出测量有效教师人格特征的量表,有效教师一般具有自我控制、良好判断力、热心、体谅、有魅力等特征。美国学者柯林斯(Collins)认为有效教师具体五条标准(1)致力于学生的学习(2)知晓学科知识(3)对学生管理尽责(4)能够对自身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反思(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
  有效教师具有效能感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学生参与,高效的运用学习时间,优质的课堂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教学技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良好的态度
  1.饱满热情
  在教育过程中的热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热心;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教师表现出来的热心,有利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对所教专业的兴趣,能融入其中并将自己的“投入”“执着“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热情的教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富有表现力,他们的行为表明对学生和教学负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真诚期望
  真诚期待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有一个先决条件。教师要经常表达对学生的期望,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设定合理的标准并经常的修改,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有条理的有步骤的解释、持续地鼓励和支持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能力,学生会倍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教学过程
  1.以研究者的姿态备课
  备课要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还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问,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若可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那么“我”该如何设计学生的活动?将教学任务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匹配保持在“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精心组织教堂内容,创设情境,尽量使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体现知识的连贯与迁移,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2.以心理学家的姿态备课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显然,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转化为“倾听”。倾听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支持。能够聆听学生的话语内容,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有意识地注意非语言线索,而且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老师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这种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的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会冷静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变化,关注课堂的生成性。教学是环环相扣,教师的忽略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的疑点,并浮现于脸上,若及时发现,调整教学细致分析,就不会造成疑点堆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以工程师的姿态教学
  教师如工程师一般严谨、细致、有条。全面观察课堂而不是被少数学生所吸引,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发现课堂环境的变化,教学中的问题,并在几秒钟时间内确定帮助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的替代方法。做有效的教师合理组织和讲授,注重帮助学生学习的课堂活动,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仔细、谨慎地安排教学,引导自己和学生去顺利高效地获得有意义的学习成果,同时为教师和学生赢得充裕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4.以播音员的姿态表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做有效教师要学会(1)规范清晰严谨,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准确严密、思路有序,讲解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2)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3)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唤起学生求知欲。课堂语言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
  5.以反思者姿态的学习
  在每次教学实践结束后反思,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哪些教学行为存在无效性,做学生进退步档案等等;在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中自我反思,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新的教学观点,更有效地进行改进教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实践,分析他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借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向“有效教师”发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实际上也有助于每一位老师自身更好地发展,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智慧――“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2]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5年第1期.
  [3] 《有效教师》李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广东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2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