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锋

  摘 要: 钳工实习的教学时间短,要求进度快,采用旧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实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并能迅速地对钳工实习产生兴趣。本文提出,可采用中、高级班学生实习经验交流法、详细反映学生成绩的图表法、提高学生实习兴趣的课题外作业法等激发学生实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实习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钳工实习教学时间短,要求进度快,采用旧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实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能很快地对钳工实习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两个不同年级的钳工实习课中,我结合两个班的特点和进度要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个钳工班由71名高中生组成,其目标是取得中级工资格证,然后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相对于普通钳工班,他们的学习时间短,实习时间也短,在遵循教学大纲、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提高整体的教学进度,就要采用较快的入门方法。
  首先,在入门指导时,除了讲解钳工的基本工作内容之外,我还引入了“削铁如泥”这个简单的成语,从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讲到钢铁的硬度和强度是如何的“硬”、如何的“大”,而在钳工实习中,普通钢铁在实习工具面前可谓“不堪一击”。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钳工技能后,就可以利用手中的锉刀、锯弓、钻头等工具、刃具,在钢铁上随心所欲地进行加工,可以根据图纸和想象加工出任意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由此使同学们对钳工工具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疑问:我们的工具和零件都由钢铁组成,为什么工具能够在零件上进行加工?如何才能用工具加工出图纸和想象中的尺寸形状?针对这些问题和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理,我带领他们探讨了钳工的最初几个课题:平面划线、锉削、锯割、钻孔。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逐渐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在实习中找到乐趣。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我还采用了观摩法和小手工制作两种方法,利用业余时间,让全班同学参观高年级高级班的教学情况,让他们现场提出问题,并和高级班的同学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完成课题的基础上,我带领大家制作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小饰物,例如制作小六方螺母、加工角尺坯料、制作手锤坯料,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第二个钳工班有78名同学,目标是取得高级工资格证。在以往中级工课题练习的基础上,我结合高级钳工的练习课题和大纲要求,并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在提高学生实习兴趣的基础上,制作出较多既有练习价值又有特异外形的实习课题,例如蝶形合套(一只蝴蝶形状的半封闭配合)、七巧板全封闭练习(类似于央视少儿频道的七巧板形的全封闭状配合)。根据目前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高级工不应仅仅局限于加工操作,而且要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工艺编制能力和讲解能力,在每次课题的练习前,我都要求学生先进行加工工艺步骤的编制,然后根据编制的加工工艺步骤进行加工,最后再根据本次加工情况总结出加工心得,并挑出个别学生到讲台前讲解对本次课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存在的疑问,由此锻炼学生对课题的认识和讲解的能力。除此之外,我让高级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中级班进行讲课辅导,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讲解意识,又使他们从中找到实习的乐趣,有成就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兴趣,我在完成课题的基础上,带领同学们制作了微型平口钳和90°直角尺。面对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了使学生提高竞争意识,充分了解自我,我采用受力图表示法,利用纵横坐标彩色曲线来展示近期以来同学们的进步情况,既避免了排名次使学生尴尬,又十分形象地告知每位同学进步或退步的情况,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技术水平情况,再通过对每位学生的评价短语激发全班学生对下面实习的渴望,让全班同学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出下学期的实习目标设任务。同时根据每个实习小组的综合情况,列出一张小组综合成绩表,此举将小组内四位同学连成一体,促使“优秀者拉一把,后进者进一步”,使各小组内部形成一个互助的整体,以优带差,形成团队意识。
  在对中级班和高级班钳工实习课的授课中,我采用中高级班同学实习经验交流法、能详细反映学生成绩的图表法、提高学生实习兴趣的课题外作业法等三种教学辅助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对钳工教学课题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也掌握了较多的钳工基本操作知识,为下学期的实习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级钳工班实习兴趣从不同层次上提高,实习成绩也较上学期有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生产实习教学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4.6.ISBN:000009.
  [2]钳工生产实习.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3.ISBN:7-5045-0613-3/TG.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