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光与影的曼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作者开篇对树进行描绘,以起兴的手法很快吸引读者。接着,从树的上面写到下面,又似从表面写到内心。作者的着眼点就不再是形似而是神似,表明树阴的变幻正如人内心之复杂。
  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阴,不同的物象也有不同的阴。作者的视角首先是专注于一点,然后由上至下(由面上到叶子下面),由外至内(由表面至内心),由此及彼(由一棵树到松柏、梧桐、胡桃等多种树),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树到远处的木头、石头、墙、屋),类似于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让观赏者的视野融入灵动的时空流转。然后将各种物象的阴合在一起写:“阳光照向树木、石头和起伏的地面,现出浓浓淡淡多少层次的光和影,挟带的阴,随着阳光转动变换形态。”各种大小有别、浓淡各异、错落有致的阴,使得天地之间的阴不仅具有节奏而且富有层次,仿佛一首无声的交响乐在天地之间回荡,这或许便是庄子所称的“天籁”吧!
  最后,作者由具体事物的阴写到整个大地的阴:“黑影渗透了光,化成朦朦胧胧的黎明和黄昏。作者在此明确指出,原来阴就是“渗透”了光明的黑暗,是“笼罩”着黑暗的光明,照应上文所述影子与阴是有区别的。至此,你对作者笔下的“阴”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吧!
  阴为什么这般美好呢?因为它没有狭隘地抗拒光明和黑暗,没有固执地坚守纯粹,而是宽容地面对一切,使得各种美好得以并存,就像罗素爵士所说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不仅是对世界的差异、他人的缺点的宽容,更重要的是对每个人内心的“阴”的宽容,因为“每件东西遮着阳光就有个影子,挨着影子都悄悄地怀着一团阴”。
  文章的结尾颇具神秘色彩,“渐渐黑夜来临,树阴、草阴、墙阴、屋阴、山的阴、云的阴,都无从分辨了,夜吞没了所有的阴”,使得这篇仿佛仅仅写“阴”的小文章,具有了更深的意味,阴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一种对人生态度的体味,它还引发了读者对宇宙的遐想。
  美有时候恰恰不在于清晰,而在于模糊。杨绛先生的这篇小文章,通篇运用兴的手法,没有一句议论,但是用形象传达出了某种人生哲理,可谓深得唐人风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原文:
  
  阴
  杨绛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地郁成了宁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疏疏的杨柳,筛下个疏疏的影子,阴很浅。几茎小草,映着太阳,草上的光和漏下地的光闪耀着,地下是错杂的影子,光和影子之间那一点绿意,是似有若无的阴。
   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在太阳里也撇下个影子。影子和石头木头之间,也有一片阴,可是太小,只见影子,觉不到有阴。墙阴大些,屋阴深些,不像树阴清幽灵活,却也有它的沉静,像一口废井、一潭死水般的静。
  山的阴又不同,阳光照向树木、石头和起伏的地面,现出浓浓淡淡多少层次的光和影,挟带的阴,随着阳光转动变换形态。山阴是散漫而繁复的。
  烟也有影子,可是太稀薄,没有阴。大晴天,几团浮云会投下几块黑影,但不及有阴,云又过去了。整片的浓云,蒙住了太阳,够点染一大半天的阴,够笼罩整片的地,整片的海,造成漫漫无际的晦霾。不过浓阴不会持久,持久的是漠漠轻阴。好像谁望空撒了一匹轻纱,荡漾在风里,撩拨不开,又捉摸不住,恰似初识愁滋味的少年心情。愁在哪里?并不能找出个影儿。
  夜,掩没了太阳而造成个大黑影。不见阳光,也就没有阴。黑影渗透了光,化成朦朦胧胧的黎明和黄昏。这是大地的阴,诱发遐思幻想的阴。大白天,每件东西遮着阳光就有个影子,挨着影子都悄悄地怀着一团阴。在日夜交接的微光里,一切阴都笼罩在大地的阴里,蒙上一层神秘。渐渐黑夜来临,树阴、草阴、墙阴、屋阴、山的阴、云的阴,都无从分辨了,夜吞没了所有的阴。
  (翟俊玉 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7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