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亚杰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旨在尊重学生的专业差异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下开展翻译选修课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提出了几条开展个性化英语翻译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学习自主性 个性化教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大批翻译人才。只靠规模有限的英语专业来培养翻译人才,显然无法满足国家在这方面的迫切需求。翻译课已经不再是专业外语的专利。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翻译交际能力的需求再也不是少数外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满足得了的。它要求一大批有着这种应用能力的人才。事实上,目前从事翻译工作的许多人都是非英语专业的。通过实践的磨炼,他们逐步胜任了工作需要。另外,最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积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综合素质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之策。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旨在尊重学生的专业差异和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前提下开展翻译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提出了开展个性化英语翻译教学的途径:多媒体辅助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英语翻译超市、多样化的翻译技巧教学方式、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旨在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翻译基础,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二、大学英语翻译课现状
  大学英语翻译课现状,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不”,即考试不考、教材不编、教师不讲、学生不练。以目前发行量较大的《新编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为例,虽然在每单元各编有一些汉译英或英译汉的练习,但实际上这无非就是一种变形的造句而已,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学的词汇与句型,至于有关的翻译知识、翻译技巧只字未提,如何使用,由教师全权处理。此外,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检测不够,虽然四、六级新题型中把翻译纳为固定的题型,但是比重仅占5%,和其他几种语言技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了四、六级后连一个简单的说明书都翻译不了。因为考试不考、教材不编,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讲”,忽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本身也不重视翻译教学的现象。一句话,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相当不受重视的地位。
  21世纪正是一个快速多变、改革创新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学,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四不像英语”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这种现状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鉴于此,2003年3月教育部部长专题会议讨论通过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基本思路,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翻译是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信息的重要技能。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英语,而翻译能力是英语使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课程要求》理清了大学英语教学和翻译的关系,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故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开设及翻译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三、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个性化教学符合当前英语素质教育的潮流,体现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它明确规定: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改革以往的单一的翻译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素质。故个性化教学模式可谓是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的。皮亚杰是用同化和顺化来解释主体认知结构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的。同化就是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即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引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化是指个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景的过程。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个体为了符合环境的要求而主动修改、重组原有认知结构。顺化和同化是相伴而行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也谈到了认知的思想,提出了“邻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它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学习的发生取决于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的基础上的。在个性化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给予不同的刺激,让他们能把它同化到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否则,通过练习获得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
  五、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个性化教学一些建议与思考
  通过多媒体辅助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英语翻译超市、多样化的翻译技巧教学方式、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结合他们自身专业特征进行翻译训练,增加他们对翻译的认识与提高其实践热情。这也体现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
  1.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作出反应,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样进行个性化教学就很难实现。故建议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丰富多样的翻译教学活动渗透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可以让一些学生制作一些课件进行某些翻译技巧的讲授,也可以让学生当场进行口语翻译训练。
  2.“英语超市”
  “英语超市”可以说是课程选修的同义词。学校可以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的差异,开设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具体到翻译教学,即是在基础的翻译理论讲授的前提下,参考学生的专业特征对他们进行比较明确的相应的翻译方法讲授。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来要从事与科技有关的工作,因此科技英语与科技翻译将会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班级教学或者说班级授课制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划一性、教学评价的唯一性、授课教师的权威性等。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教师过于关注班级整体,以致于忽视学生的个性。因此,如何在班级教学中关注个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按照以上方案,抛弃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划一性,采取分专业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专业特征进行相应的翻译技巧的培养及翻译实践的安排,因材施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对学习中产生影响的各方面的因素,如学习动机、认知类型、性格、作深入的了解,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监控下合理有序地完成的,教师为学生适时地提供科学的指导。
  六、结语
  翻译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运用的基本技能,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涉及到各个专业领域,要学习借鉴国外各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或是向世界推介我国各领域的最新成就,都离不开翻译工作。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更是拓展其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使其与其他四项基本技能同时发展,相得益彰,使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使翻译教学与研究具有长远意义,而且具有适应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时代意义,应当受到教育界和翻译界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为了使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使教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应该转变教学思想,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大学英语翻译课的改革模式,而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行将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朱月娥.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跨学科教育的结合[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2]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5).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