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写作“个性”飞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宝辉

  2009年6月,我参与了《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的阅卷工作。在这次工作中,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相当数量的作文,从布局谋篇到词语的运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很难发现有个性的文章。不同的学生却有着大体相似的大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中明确提倡写作个性化,其具体阐述是:“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那么,如何还写作以个性,让学生作文具有个性化的鲜活色彩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鼓励创新多元化表达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消除畏难情绪,懂得作文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是要搜求或编造离奇的重大事件,而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受。其次,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提供包蕴丰富的话题、运用各种各样的设问、趣味横生的调侃、丰富魅力的讲解等,来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教师应及时鼓励。当代的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很不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主要内容。在一次写作中,我给了这样一则材料:“一条小虫连续爬上墙壁是多次都摔了下来,但它还在继续往上爬。”对此,一般性的思维仅局限于赞美小虫的百折不挠、坚持不懈,而通过求异性思维,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呈现了出来,有学生表达这样的观点:该放弃时就放弃,顽固的人认死理、不自量力,等等。对于学生这些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地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教师要注意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并且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生活,丰富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与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才能提炼写作素材。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食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留心生活琐事,关注社会热点,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让自己生活丰富起来。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响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放开手脚,自主创新,多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多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增进人生阅历;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激活思维,放飞心智,用自己的灵魂与社会对话,与自然交流,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和人格。这样,学生不仅会有写作之泉,而且会有人格濯亮之泉。
  三、悉心呵护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个性化的作文表达,可以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景物描写、借景抒情等手法,可以采用不同文体放飞个人特长,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和创造。但说到底,作文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需要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也往往是学生作文成败的关键所在。而事实上,学生作文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学生腔”是非常普遍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生活深入感悟、扩大学生阅读量、对语言进行科学训练外,还要肯定学生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灵性表达。请品味一下学生习作中的语言:“妈妈,风把我推到了。”“泪水挂在它写满春意的脸上。”“新晒过的被子有阳光的味道。”“取,一定要取之有道,要知道需要什么,什么重要,什么必要。”其实,这些极富文学意味的“语丝”,这些渲染了主体“感情色彩”的东西,由于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常格”,显得那样飞扬灵动,富有韵味。细心呵护这样的“语丝”,就是呵护学生生命中创造力的“灵性”。
  四、改变传统评改方法,提高评改实效性
  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都是由教师来详批详改,而学生拿到作文本时,认真一些的看看批语,而大部分学生只在意自己的分数。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评价要客观,评语要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评改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首先要明确,新的作文评价标准,在“基础等级”之上有“发展等级”,除语言流畅生动、表达具体形象之外,更有思维独到、创意迭出的目标,这种评价标准,虽然教师的评阅增加了难度,却解放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放胆为文,写出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个性化作品。教师面对这种作文切不可轻易下定论,一支笔褒贬是非,要写出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语。因此,评语要少用套话,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构思巧妙、首尾呼应……”,多一点形象启发,多一点情感诱导,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并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增强学生不懈努力的自信心,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另外,自我评改、相互评改、小组评改、网上共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作文评改形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适当点评,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去评价一篇作文,去欣赏一篇作文,引导他们去感悟一篇成熟些的作文形成过程。学生个体在关注或审视自己与他人的文章后,通过集体的评判,寻找彼此的差距,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会大大促进作文评改的时效性和民主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