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滢

  摘要: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无形地受到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的影响,造成高职毕业生求业的激烈竞争。本文就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对学生就业难进行了详尽的反思与解析,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给予了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成因指导策略
  
  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与职业能力已成为决定高职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条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负有什么责任,怎样解决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管理系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问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依据是什么。从2007年起,教育部就将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硬挂钩,加强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调配,力促招生名额与之匹配增加。实际上,就业状况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水平评估的一级指标。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60万的大学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7年高校毕业生495万,首超新增就
  业岗位的半数。因此,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昭示着高职教育所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盲目扩招,导致教育产品结构失衡。
  我国高职院校盲目扩招,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既不科学,又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师资力量跟不上,甚至是有名无实的效果,正所谓专业对口,却能力不及,专业设置的浮夸现象极其严重,导致我国教育产品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也殃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近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的零工资就业、奢侈性用人、就业率作假等现象,我们深感中国高职教育在走下坡路。高职教育与社会脱节,高职管理者越来越像小学管理者一样,只重视智能培养,而不能给予技能方面的真正职业教育,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技能方面只是半成品,不能适应社会就业需要,而用人单位录用高职学生不划算。
  (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不足,影响毕业就业发展出路。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理念存在误区,许多人总以“专业人才”自居,缺少做劳动者的就业理念,从知识结构上,认为自己不应该作为劳动者,因此,既不具备作为劳动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又不具备专业人才的素质,从而造成走到哪里都不对味的缺口。另外,高职学生的就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较差,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最后转换专业,寻找适合自己就业的方向,再进行选择,造成重复浪费的现象,这样既耽误了很多宝贵时间,又浪费了家庭的资金,而调整专业以后,即使补救了一些亏缺,但从心理上也形成了反差……这些迹象使得高职教育出现了较为难堪的现实。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一)人才供需矛盾扩张,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失误。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本质问题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奇缺,形成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对立。这样的现实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尴尬地位的问题所在。我国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而高级技术工人不足,必然影响到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的不足也危及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教育浮夸风气和教育政策的严重失误,让高职院校盲目扩招和盲目捐资助学的现象,在全社会形成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歧视,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思维导向,给中国人力资源以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二)教育产业结构失调,导致社会经济需求失控。
  各高职院校的各专业院系都自称要大力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据实际统计报告说明,许多院校的师资却连起码的高级技师的实际能力都不具备,又谈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呢?因此,那些纸上谈兵的做法是有违高职教育办学宗旨的,而这种悖论就是导致我们千万职教学子不能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重视智力能力教育,导致技能培养教育匮乏。
  各高校办学模式与社会和经济实践脱节,许多师资根本不具备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加之又不认真钻研教育教学艺术,更致使许多高职院校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就业时期的半成品,用人单位如何肯用,又更谈何广泛的就业渠道呢?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一)政府宏观调控方式。
  1.宏观上要调整教育结构,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制造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形势。
  2.开门办学,优化师资队伍,改善教材和教育方式,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技能的教育。
  3.转变办学理念,重视培养各专业技能型的实际应用型劳动者,适当消减高级管理人才指标。
  (二)高职教育体制改革方式。
  1.高职教学改革应以职业适应为依据。高职院校凡属应用型学科,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规划上必须充分考虑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需要,还要大力加强对在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职业指导实现全程化、全员化和全面化。
  2.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包括建立完善能及时反映学生意见和建议的教学评估机制,并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在教师中开展改进教学方式的研讨与交流,在教师职称评聘标准中加重教学效果的地位,在学生考核方式中更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等。
  3.高职教学计划中应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包括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安排社会实践课,在学生工作中适当安排社会实践内容,适当延长实习与见习时间,尝试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体制和时间上的保证。
  (三)市场微观调控方式。
  1.改革高职教育体制,改革教材、教法、办学模式,改善师资队伍,开放办学,实现师资队伍社会化聘任制,成功的高职院校应该开门办校,聘请各方面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专家给学子们讲学。
  2.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养,强化案例教学,重视技能实践。
  3.强化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理念,克服高职学生的就业误区。
  (四)人才自我调控方式。
  教育产品质量高低的最后检验标准,是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毕业生的素质不是靠学校的牌子提高知名度,而是考量学子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驾驭命运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练摊、当保姆,是这些学子们就业观念的更新,是自食其力的有益尝试。经历各种就业实践,实现人格的完善,并能挑战自我,这种选择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打败,不再抱怨社会,难为父母,他们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当高职院校学生能将就业后所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并在工作中寻求发展机会时,这已经在人格上取得了第一次成功。
  (五)社会自解方式。
  学校、社会及学生自己都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寒门学子就读难问题。
  1.在建立高职学生信用体系基础上,扩大助学贷款覆盖面。
  2.完善政策,鼓励救助贫困学子的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尤其要加强对报考职业技术院校的寒门学子的大力扶持,这些孩子能够理性地选择就业、就业、自救、自强的道路,非常值得社会的尊重。
  3.强化终身教育理念,鼓励寒门学子选择投入产出划算的教育方式。为了降低父母的压力,鼓励寒门学子先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尽快就业,在就业中深造,把改变生活窘境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就业之后,寒门学子完全还有机会继续报考高校,甚至报考硕士研究生、博士等。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不能过分强调教育产业化,也不能盲目扩招,形成校园投资攀比,造成高职院校奢侈化倾向,把贷款转嫁到学生及其家长头上。高职院校应在避免这些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再通过就业实践,锻炼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然后自主创业。当然,高职院校学生不能盲目自主创业,不能跟风,更不能拿父母多年的积蓄来练手。我们提倡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必须重视邀请各方面的就业培训专家,从心理、技能、就业方式等方面给与培训指导,重视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资源的整合,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许静.2008年冀高校毕业生预计超27万就业形势严峻.燕赵都市报,2008.04.17.
  [2]成龙.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难点分析与对策思考.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3.
  [3]刘曙刚.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及应对.中国高等教育.2007,(23).
  [4]蒙玉玲,董莉.《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项目.河北省发改委,2006.12.
  [5]李莉.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4,(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