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挥农村优势提升作文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 波

  农村与城市的小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在习作水平上更为明显。但是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自然风景、千奇百怪的动植物、神秘而迷人的星空、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日渐浓厚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善加利用、发挥好这宝贵资源,帮助学生开掘出作文的活水之源,达到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呢?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亲近自然,体味四季美景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掌握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在具体的形象和情境之中学生易激发作文兴趣。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农村的天空是那么蓝,云朵是那样白;青翠的山峰,或连绵起伏,或巍然屹立;潺潺的溪流,或宽或窄,或缓或急;溪水中穿梭往来的小鱼、呆头呆脑的虾公、横行霸道的螃蟹,那么妙趣横生;田野中,沉甸甸的稻谷、碧波荡漾的鱼塘、傲然挺立的甘蔗、香甜可口的草莓,如此丰收在望;菜园里,白胖胖的冬瓜、火艳艳的辣椒、细细长长的豌豆、油光碧绿的青菜,令人神清气爽;高矮错落的农舍、鸡鸣狗吠的喧闹、鸟雀声的悠扬成韵……春天,我带着学生去欣赏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夏天,我指导学生聆听知了的欢叫,教他们用蜘蛛网捕捉知了。当学生晓得知了的幼虫地下生活四到十七年,而在日光中的歌唱不足五个星期时,一个个流露出新奇的表情。秋天,观察鲜红的落叶、高挂的柿子、雪白的棉花、金黄的稻谷、紫红的甘蔗、肥绿的菜叶、南飞的候鸟。冬天,留意树叶的飘零,飞舞的芦花、漫天的白雪,屋檐下晶莹的凌冻……可以说,自然这本厚重的词典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田野乡间就是我们描不完的画卷。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周记、日记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他们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好作文,如:《那座山》、《我家的菜园》、《门前的小溪流》、《?摇?摇?摇?摇的早晨》、《家乡的田野》、《那一片?摇?摇?摇?摇》……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有感而发,用心来描绘美丽的家乡,表达独特的体验,学生的情操也得到了陶冶。因为对一年四季的典型景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学生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犯愁。
  
  二、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淳朴的民风
  
  相对于城镇的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的收割播种、地里的采摘铲耕、水中的捞鱼捕虾、山上摘野果抓鸟雀、造新房时的搬砖运瓦、灶台上忙碌的小小身影……这样的劳动对学生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题材,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风采。我总是结合农忙时节让学生在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时,写出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学生推板车、揉菜籽、看鸡、翻稻……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就刻骨铭心了,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由此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刻苦。学生的习作不再“干涩”,而显得很“饱满”。如一位学生在《辛劳的爸爸》的日记中写道:“今天的风特别大,放学时车子都骑不动了,就像蜗牛一样慢,等我好不容易到了家,却发现家里没人……远远地只见有两个人拉着平板车,行进得很缓慢,车子东倒西歪,看样子他们迎风拉车很吃力。……他们正在往田里拉鸡粪。爸爸、妈妈满手都是很臭的鸡屎,满身脏兮兮的……”
  看,亲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就知道要好好学习,同时对父母也多了层理解与体贴,激发出现代孩子难得的感恩情。试想,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学生能写出这么动情的内容吗?这样的习作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2009年的端午节前夕,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回家帮助家人包粽子,并观察制作的全过程。回校后,学生写了一篇篇包粽子的作文。学生下笔有神,从摘芦叶到淘糯米,从灌米、捆扎到煮熟,徐徐道来,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读来让人恍如身临其境,就像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了一番。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在开掘作文素材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存在着大量作文中推崇的“真善美”。农村的人们纯朴、善良、率真、热情,他们勤勤恳恳地劳动,问心无愧地待人,朴实无华的言语拥有独特的魅力。观察与描述这些,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又能培养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的好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捕捉他们质朴而高尚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眼睛去发现普通大众的真善美,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和向往。
  
  三、体验家乡发展,感受家乡新貌
  
  现在的农村已今非昔比,农村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我们这里有具有一流水准的宁杭高速公路,有即将建成的宁杭高速铁路,有享誉盛名的天目湖砂锅鱼头,有声名远扬的国强镀锌有限公司……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都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带领孩子去参观国强镀锌厂,去采访种植蔬菜的老农,去观赏农业示范园,然后在班上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我们的新生活,家乡的新变化”,学生踊跃发言,有的从家里的生活说起,有的从村里的水泥路说起,有的从重新规划的集镇说起……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童心飞向未来……然后我指导学生写作,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这种体验活动,激起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家乡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这样的作文又怎能没有真情实感呢?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用心去思索,善于发掘,勤于开拓,就能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盎然生机。
  
  四、结语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跳出就作文教作文的圈子,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因“地”施教,发挥农村小学的区位优势,这样我们就能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展示出新的生命力,让农村的小学生用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语言,在广阔的作文天地里拥有自己的一片蔚蓝天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