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专业学校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芳铭

  摘要: 中等专业学校的升格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共青团工作要化被动为主动,找准共青团工作的新坐标,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改变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构建新模式,增添新内容,做学校的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挑战对策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批办学历史悠久、学术实力雄厚、教学成果显著的中等专业学校先后升格为专科院校,步入高等教育的行列,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那么,作为中等专业院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共青团组织,能否适应由中专到大专的飞跃,抓住学校提档升格的机遇,应对工作机制转变带来的挑战,在变革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呢?这些都是升格学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引起同仁的共鸣与商榷。
  
  一、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
  
  1.办学层次的提高,为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中专与大专,虽是一字之差,但确是办学层次上质的飞跃。大专阶段教育和中专阶段教育的差别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更精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实践水平,这些无疑给升格学校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课题,也搭建了新平台。共青团组织可以抓住学校发展飞跃的历史契机,在新的办学层面上认真学习老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凝练工作经验、发扬自身优点的同时,重新建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体系,树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理念,促进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教育对象的转变,对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升格后的学校共青团,其工作的对象从初中毕业生转变为高中毕业生,教育对象转变的背后是其学历层次的提升、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对学校生活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在经历了普通高中三年教育以后,升格后学校招收的新生,不仅年龄上普遍增长了三岁,成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人,更重要的是其心理发展经历了“断乳期”到达成熟期。这就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增添了升格前鲜有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学生团干的选拔、培养方面,因此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
  
  3.办学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办学层次的提高,带来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全方位的变革,大专院校所具备的学校园区集约化、信息来源网络化、办学种类多元化、后勤服务社会化、课余生活多样化、学习时间弹性化等特点,给团组织的职能定位、组织设置、阵地建设、运行机制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改进组织设置增强对青年学生的组织覆盖,如何缓解家庭贫困给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沉重压力,如何引导日益增多的学生社团健康运行、蓬勃发展,诸如此类,都迫切要求升格后学校团组织和各级团干部清醒认识,正确把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出回答。
  
  二、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迎接的挑战
  
  1.团组织原有的结构体系不能适应大专阶段办学的新要求。
  升格前的中等专业学校,其团组织的建构与普通中学几乎没有区别,全校每一个班级团支部的建设与运行由学校团委直接负责。尽管伴随升格前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新校区的拓建,也增设了分校区团委和学生团总支,遴选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团委工作,但管理模式依然停留在中专阶段办学的层次。而升格后的学校首先要迎接的是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尤其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推广和实行,行政班级正逐渐淡化,学生选课自由度大大增加,原有学生管理模式被打破,这些新情况对于组织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团组织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其次,以社会化为发展方向的学校后勤改革,使得学生的居住开始分散,生活空间相对开放,学生的思想会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团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学分化、后勤社会化的要求,如果不能尽快建立新的结构体系,团组织的作用必然呈现弱化趋势。
  
  2.团组织原有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不能适应大专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
  相对于思想比较单纯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日趋成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元。他们不只是受到教师的课堂传授和校园文化的熏陶,而且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多方面的影响,业已呈现出较强的独立个性、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升格后学校共青团组织无视教育对象的转变,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或者创新的步伐落后于教育对象转变后的新变化,依然沿用对待初中生的教育方式,必然会违背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共青团工作的宗旨,也会制约学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团组织原有的工作内容不适应大专阶段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共青团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日益增多的学生自发组织中能否发挥引领作用,关键是看其工作的宗旨和性质能否较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伴随着教育对象层次的提升,高中毕业生们对互联网等传媒的熟练掌握程度一般超过初中毕业生,因此他们对信息的获取会更方便、更快捷,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会更开放、更多元,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也会更深层、更丰富,比如心理问题的调试、择业就业的引导、贫困生的帮扶和群团组织的建立等。当然,这些需要的满足绝非共青团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它需要学校其它部门的协作配合。在学校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要摒弃以往中专阶段工作的相对简单化和单一化,更加重视大专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
  
  三、积极应对,化“危”为“机”,构建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
  
  1.树立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新理念,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创新工作理念,摆脱中专阶段工作方法的束缚和原有经验的禁锢,走出校门虚心学习和掌握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法与规律,积极转变自身角色,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团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鼓励他们的创新与创造;其次,要转变工作方式。坚持把有利于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和有利于新阶段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作为共青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拘一格、创新形式,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还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作用,以广大团员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以此增强工作的时效性。
  
  2.构建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切实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承载量逐渐加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节日益增多,这些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新模式。首先,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注重理论学习,突出学习重点,在组织建设、活动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形成一套适应大专院校团队工作的发展体制;其次,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校级权力和系科权力的关系,改变“等、靠、要”的状况,强化系科团总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特困生、留级生、后进生等特殊群体上,组织开展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活动。
  
  3.丰富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新内容,真正满足青年团员需求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共青团工作的内容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广大团员青年的接受性与认可度,影响到共青团的凝聚力。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除了要提高活动数量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活动质量。一是将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紧依托党团活动,以学生理论兴趣小组、三校一会、团干培训班为载体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的“推优”工作;二是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适合大专阶段学生特点的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学术研究、知识讲座、影视评论等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三是坚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的熏陶和影响。通过校园绿化、走廊文化、橱窗画廊、电视广播、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改善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四是坚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社会服务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认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中等专业学校升格后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掌握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优势地位,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就一定能在学校发展的新阶段中攻坚克难、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廖小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李世云.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青少年导刊,2002,(5).
  [3]陈啸吟.专升本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5,(3).
  [4]刘浩.试析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