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类主题素材积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红歌为什么能唱红
  2008年11月26日晚,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首都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欣赏中国红歌会。场上,30多名优秀红歌手和600多名演职人员齐声高唱红歌,气势磅礴。场下,掌声雷动,观众陶醉其中。
  “中国红歌会”节目自2007年举办以来,全国共有13万多人报名参与,3000多人通过江西卫视荧屏演唱红歌,收看节目的观众超过2亿,100多万人次通过短信、电话、网络表达对红歌会的喜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
  红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围绕某个主题创作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部《黄河大合唱》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曾鼓舞多少有志青年投入建设祖国的热潮;一段《春天的故事》又让多少人回忆起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勃勃生机。可以说,红歌影响了几代人,它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对于中年以上的观众来说,唱红歌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是对激情年代的怀念。
  
  【使用分析】
  红歌产生的时代虽已久远,但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时代如何变化,人们心底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一致的,对积极向上精神的追求是一致的。催人奋发、感人肺腑的红歌所表达的对革命英雄的崇拜、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正是代表了时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共鸣,这也是红歌会为什么会受到各阶层、各年龄段观众广泛欢迎的根本原因。
  适用话题:凝聚力、民族自豪感、精神追求、主流价值观……
  网络语言与语言规范
  “菜鸟”、“粉丝”、“PK”、“雷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络新词层出不穷。这些新词不止在网上盛行,有些甚至“跳”出了网络,出现在大众传媒上,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
  面对这种网络语言的泛化,有人认为,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词汇,应当促进其发展;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些年轻网民自娱自乐的产物,应任其自生自灭。但不管如何,有一点是确凿的:这些网络新词一旦脱离了网络环境和特定的受众,就会让很多人不知所云。
  网络语言的产生,既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带来新事物新观念的社会背景,也源于网民们追求标新立异,以及网络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简单等特征。对网民们这种追求时尚的自由,应予以尊重。但同时,也不应放任这种语言直接出现在孩子的作业、媒体的报道,甚至政府公文中。
  
  【使用分析】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它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在语言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会有新词新语涌现。只有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规范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新词新语,才会被吸收,纳入到语言体系中,进一步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而那些不规范、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符合社会需求的词语,只能短期在小范围内流传,转瞬即逝。千百年来,语言就是在这种发展――规范――发展中不断演进的。
  适用话题:我看网络语言、流行与方便、语言规范……
  要保护“活”的传承人
  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传承着某一种技术或技艺的、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这种技术和技艺蕴含着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每一种文化遗产的“核心”都表现在这个传承人身上。看到了他,才见到这种文化的“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最理想的境界就是“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濒危是由传承人的濒危带来的。他们一旦逝去,这种文化如果还没有被传承,就面临着永久失去的危险。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让传承人如大学教授一样,享受固定的待遇,同时也要承担必需的责任,带好徒弟,配合民俗学者形成文本,肩负起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
  
  【使用分析】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本材料给我们指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处在一个新文化不断创造产生、传 统文化逐渐消失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传承人的研究和保护,这为我们全面开展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启示。振兴中华,不仅仅需要经济实力的增长,更包括文化上的复兴。保护“活”着的传承人,不只是在维护国家民族的文化厚度和尊严,更是为未来保护一种必要的精神财富。
  适用话题:我看非物质文化、继承与发扬、文化遗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1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