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彰显四个特点,改进幼师体育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加仁

  摘 要: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幼师学生增强体质的需要,而且是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训练内容。在体育教学上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 “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将课堂作为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心理品质。
  关键词: 幼师体育教学 四个特点 改进
  
  笔者从事中职幼师体育教学多年,认为中职幼师体育教学的目标可归纳为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发展幼师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掌握一般运动技术、基本练习方法与职业技能,培养幼师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心理品质,适应未来的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中职幼师专业的体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下面笔者通过对四个特点的阐述,改进幼师体育教学。
  
  一、从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体能是学生进行继续学习和体育活动的保证。体能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部分。身体素质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素质。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负重、搬运、涉水等。学生年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生长高峰期,心肺功能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身高增长减慢,肌肉纤维明显增粗,肌肉也变得坚实有力,学生的体能发展迅速,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水平呈明显提高趋势,在这个时期发展学生的体能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发展体能,结合运动技能的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速度、有氧耐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方法很多,主要通过单项型练习法、多项型练习法、组合型练习法来组织教学和锻炼,而这些练习法通常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跑的练习中,笔者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喜欢竞技的特点,分别设置了有氧耐力跑、多种姿势跑、定时跑、障碍跑、负重跑等多种形式的跑动练习,其中贯穿各种跑动游戏,如“长江、黄河”追逐跑、传递鸡毛信、趣味跑姿比赛、多人多足接力跑等,在这些练习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体能的锻炼,增强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从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开展形体课方面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中职幼师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所有的学生都是女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个性和生理方面的发展基本定性和成熟的过程。笔者针对女生喜爱健身健美类的运动开设了形体姿态课程。形体课教学不仅仅是要塑造更完美的体形,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她们参加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为教学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教学中除基本功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外,教师可以增加幼师学生喜爱的时尚健美健身课,如:有氧健身操、街舞、搏击操、拉丁健美操、瑜珈、轻器械健身操、体育舞蹈等,从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兴趣和需求,开拓视野,加深对健身健美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传授式教学方式中拓展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采用个人或分组表演与领操的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现,提高自信。教师应合理运用激励式教学,始终用行为和语言引导学生尽情尽兴地跳,并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注意赞美语言的运用,或用眼神、手势、表情等方式传达教师的赞许或肯定,还可以让学生控制节奏或口令指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先分组学习再交叉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掌握能力快的学生能更快地进步,又可以关注后进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合作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创编简单而新颖的动作组合,互相交流和演练,提高创编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编排,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结合幼师专业课程特点,分阶段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幼师专业学制三年,“2+1”模式决定了幼师专业体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性。根据多年从事幼师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幼师专业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选择更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把两学年(四学期)分成三个阶段,采用学分制考核:第一、二学期(5学分)开设综合必修课;第三学期(3学分)开设技能必修课;第四期(4学分)开设实习教学课。
  综合必修课的内容有球类、体操类、田径类、形体姿态课程、身体素质训练、健康教育专题等。为了满足学生在不同层次对体育与健康方面的要求和课程标准本身多元化的需求,教材应更结合学生实际,建立“提示型、合作型同步学习”教学模式、“合作型、陶冶型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引导型、自学型个别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简单,有利于学生理解,要重视特殊指导、分组指导、指导方式和课程机构多元化。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运动常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知识、运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心理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欣赏体育比赛的知识的学习,同时开设健康教育专题,帮助学生真正懂得注重健康,珍惜生命,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
  技能必修课的内容有口令与队列队形训练、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与组织等;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编、改游戏内容和规则,并让学生充当教师组织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教学课主要包括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体育活动(早操、户外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亲子运动会”的设计与组织等。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进行分层次教学,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这样,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也可得到相应的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跳高教学中,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组。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活动的不同而调节,C组的横杆可用橡皮筋代替,以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达到掌握基本动作的要求;B组高度适当,以巩固动作;A组则可提高高度,争取优秀。三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层次和练习密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排球发球、篮球投篮的教学中,同样可按组别选择不同的发球距离、投篮距离,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空间,以获得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根据幼师专业职业特点,进行专项职业技能教学,全面锻炼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规程中“体”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处于优先位置,发展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目标,这个目标要靠广大的幼儿教师来实现。
  幼师学生是“明日幼儿教师”,幼师体育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双重任务。体育教学首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针对幼师这一职业特点,体育教育者在进行幼师职业技能教学时应该首先熟悉幼儿体育内容,幼儿体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而基本体操中队列队形练习是最主要的形式,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组织性和纪律性,发展幼儿的方位知觉。在组织幼师队列队形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队列指挥和口令练习是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熟练指挥队列,把口令训练作为长期的训练内容,在口令的运用和节奏上合理把握,可把个体口令和集体口令相结合的形式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来巩固。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作为未来幼儿园工作者,幼师学生应熟练掌握将体育课儿童化和艺术化的能力。幼师学生应熟练掌握组织游戏的方法和创编游戏的基本技能。在游戏的选编中提倡游戏目的明确、运动量适当、符合年龄特点、内容新颖有趣、难易适中、因地制宜选择游戏场地和教具。体育游戏的教学分为三个过程:游戏体验、创编理论学习、自编游戏的教学实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类型的游戏,得到游戏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对游戏的概念、意义、分类、特点、游戏创编的要求等方面使学生从理论上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编游戏的教学实践,每位学生都要组织游戏教学,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终评三部分形成实践能力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姗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郑厚成.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