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如何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朝阳
摘 要: 当前,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对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重要性 措施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特定技能、专门知识和工作经验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是境外就业,证明对外劳务合作人员技能水平的有效证件,也是与工资福利挂钩的,还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起着敲门砖作用的有效证件。
在1993年我国正式提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在全社会实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而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在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职业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也都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重要条款而加以规定。因此,我国的资格认证制度初步完成了由计划体制形态向市场体制形态的转轨;实现了由企业内部考核向国家法律法规指导下社会化管理体制的转型,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两种教育并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且和其他管理制度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
一、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实施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是以就业难度较大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为重点,兼顾其他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句话点出了职业教育的实质。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加快了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型人才比较缺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每年都有上千万大、中专毕业生要就业,再加上下岗待业的工人,就业方面的竞争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高职学生更不用说,这就要求学生要一专多能,才能拓宽就业门路。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应该是理论够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校期间,要克服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等缺点,除了要拿到毕业证书外,最好还要拿到一个或几个专业资格证书,使自己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具备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使大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资格能力方面的学习,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提高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大大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是深化高职教学改革,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是高职教育突破常规教学实验、实习模式,建立具有教学实训与技术培训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提高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增强岗位转换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措施。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是进行学历教育,为了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应对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大力进行改革。高职学生应有自己的特色,获得一个或几个技能资格证书就是其最大的特色。而“双证书”的获得,则需要学校创造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1.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化整合,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广泛吸收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结合,把学历教育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要求引入到教学中来。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在整合课程内容的同时,在理论知识方面,以专业必须、够用为度,达到文化知识优化、工具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深化的要求。
2.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主要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一方面可以实行“一体化”教学法,就是将过去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一体”,变实验室为课堂,变课堂为实验室。另一方面将实践教学与证书培训也结为“一体”,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根据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技能标准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既使学生达到学历教育的知识技能要求,又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进行教材建设。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我们要组织力量编写一套适合高职教育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的适用教材。这种教材既要适应学历教育的目标要求,又必须符合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还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根据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编写相应的指导书或实训教材。
4.进行考试方式改革。将学校的考试和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结合起来,考试方法应特别注重操作性,重点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理论和书本知识的现象。学生要通过考试就必须反复演练技术技能,熟练掌握技术,改变以理论知识和书面答题来评定学生成绩的传统方式,为学生获得技能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5.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培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建立一支既能讲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部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的科学的、完整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产、学”结合的原则,搭建技能训练平台,尤其要建好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实训基地可以校内自己建,也可以和企业联合办。校内实训基地由按照职业岗位和专业要求设置的专项实验室、综合实训室、模拟实训中心、实习车间等组成;同时,学校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当地企业的支持,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7.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与国际接轨。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中要逐步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培训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质量标准、认证制度及认证机构,使培训内容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国际认可,以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需要,同时发挥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跨国界服务份额,培养国际人才市场认可的劳动者。
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把教育、培训、就业和企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同时,是把个人、社会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如何为就业服务,如何为企业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将严格按照能力主义的道路发展,职业能力不再只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还包括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行为评价等。所以,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时,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加强专业教育中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使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使学校的教学考核与学生的技能鉴定结合起来,从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多能力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丹虹.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与对策.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6.
[2]张宏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高职学报,2008,2.
[3]何仁琪.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的探讨.职教论坛,2003,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