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复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十多年的实践,笔者对此有一定的体会和感受。
  
  一、复述是调动学生多元思维的最基本练习
  
  语文教学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会主旨。而要读有所得,就必须在读懂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字词句章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记忆是复述的准备阶段。要记住一些重要的过渡性的语句和段落,迫使学生逐句地用心去细读,树立口脑并用、扎扎实实的良好学风。学生反复读、反复记就为复述做好了准备。
  思考是复述的创造阶段。复述并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搞文字搬家。它既不同于课文背诵,又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它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取舍,并认真遣词造句,组织安排材料,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生动地复述出来,做到中心突出,主次分明,语言流畅。比如我在讲《陈涉世家》的时候,要求学生复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首先要弄清楚陈涉为什么起义?原因何在?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的?起义有什么历史影响?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复述时一定会更具体、更深刻,同时也把秦的黑暗这个主题凸显出来。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说话是复述的操作实践过程。复述的最大特点是用口说。复述训练坚持得好,就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张口的习惯,克服那种在众人面前说话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的毛病,逐步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说会道,而且有利于他们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协调一致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复述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通过课文复述,稳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长期的训练工作。它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效益。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课文复述这一重要环节呢?
  一要明确复述的中心,不要面面俱到。比如《故乡》这篇小说,是以“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行踪,以“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萧条衰败、劳动人民日趋破产的这个社会主题。这篇文章内容较多,涉及的人物较多,闰土、杨二嫂、“我”、水生、宏儿等等。如果不分主次地都要求学生复述,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堂负担;另一方面平均分配力量也会冲淡主题,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就抓住闰土这一人物让学生展开复述,20年前的闰土和20年后的闰土有什么样的变化,要求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对比闰土形象,让学生领会什么原因使一个少年英雄到中年变成木偶人,从而加深对造成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以及对鲁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强烈愿望的理解。
  二要根据文体特点,复述要形式多样,不要千篇一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复述的形式。一般来讲,复述的主要形式有全文复述、片断复述、场面复述、对话式复述和创造性表演复述等。如我在教《一面》时要求学生复述对鲁迅肖像三次由远到近的描写,体会到细节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而通过这“一面”给作者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在讲《威尼斯商人》时,让学生分角色复述不同人物的言行,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模仿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比如如何复述夏洛克这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让学生进行课堂评议,这样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在讲授《我的小桃树》这篇文章时,预习时要求学生全文复述,并提出几点要求:为什么说它长得不是地方?为什么说它长得很委屈?为什么一再说它长得瘦小?原本估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复述是满有把握的,可是课堂上一试全乱了套,只好边读边引导边复述,整整一节课才将课文寓意弄懂。课后细细一想,原来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一些表面上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师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在后来的复述练习中,我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始搞一些小范围的记忆性复述,让学生尽量使用课文中的语言;最后逐渐引导进行学生大范围的复述,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边读边对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取舍,并在小本子上记下复述的要点,尽量用自己的话去说。在这些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文水平。
  总之,复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当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使之成为学好语文的一条捷径。
  (责编 覃亮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0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