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回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 玲

  摘 要: 招生是选拔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通过招生考试选拔出来的学生素质越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就会越高,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招生计划形式、考试制度、录取制度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招生制度的发展作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招生计划形式 考试制度 录取制度
  
  建国近60年以来,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恢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30多年以来,我国的招生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下面我们从招生计划形式、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等几方面对我国招生制度的发展作简单的介绍。
  
  一、招生计划形式
  
  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形式经历了一个演变与发展的过程,招生计划形式也经过计划体制阶段、“双轨”制计划阶段的发展,现在主要处于招生“并轨”阶段。1993年,国家教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酝酿招生“并轨”改革方案。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并轨”后的新制度运作。即实行国家统一计划形式,取消委培及自费生招生计划,按统一录取分数线录取,所有学生按生均培养成本费的一定比例缴费上学。中国按世界各国发展的惯例,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非义务制教育的概念,找到了一条多方筹措教育经费的途径,同时有利于更好地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则,是高等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考试制度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制度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考试制度自始至终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平、公正的象征。我们主要从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两个方面对考试制度作简单的介绍:
  (一)考试形式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坚持统一考试为主,其它考试形式为辅的考试模式。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发展行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公正与公平的象征,所以虽然很多国家考试形式不断趋于自主招生的形势,但是我国高考仍坚持以全国统一考试为主要形式。另外,我国高考次采用增设民间考试机构,增加考试次数,为高考录取提供参考系数。可以尝试撤消政府考试机构,建立专业性的民间考试机构。专业性的民间考试机构的建立并非就是现在的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外移。专业性的民间考试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其中包括研究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服务的命题专家,这些专家必须非常了解中学的教学情况及高校的需求情况,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考试命题。同时,他们也可以接受部分或个别高校的委托,根据其具体要求单独为其组织相关考试。其二,作为大学入学考试或其它考试的机构,必须有一整套规范严密的考试机构运作的机制,必须严格遵守诸如保密规定等各项国家政策,否则举行的考试便没有权威性,不能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专业性民间考试机构的申建必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查,切实履行相关的法律审批手续,符合条件的才能批准成立,并且政府要对其规范营运进行严密监督。多个民间考试机构的设立为广大考生增加了考试的机会,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二)考试内容方面
  考试内容方面是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考试内容的变化有很多,我们主要从考试科目的设置及命题原则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1.考试科目:在建立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基础上,实行“3+X”的高考模式,彻底打破以往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的局面,将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与适当的选拔性考试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速度与数量问题,还解决了高中教育质量与高等学校生源质量问题;同时对会考科目只要求合格水平,高考科目大大减少,不仅减轻了考生的应试压力,灵活的“X”也为高等学校建立了新的选拔标准,即“合格+特长”,这使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实现了有机衔接,适应了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宗旨。“3十X”模式中的“3”由国家规定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X”的内容则由各省根据需要自行决定。目前大多数省份由于受以往“大文、大理”考试科目的影响,同时也为了使改革平稳过渡,一般将“X”的内容根据往年的文理科考试科目来定,即一类为理综(“物理+化学+生物”),供高校开设的理工科类专业选择,另一类为文综(“历史+地理十政治”),供高校开设的文科类专业选择。事实上这种模式还是没有跳出原来“大文、大理”的分科方式。只有广东等少数几个省2008年迈出了较大改革步伐,“X”真正为灵活易变的“X”,它可以是“物、化、生、史、地、政”中的任何一门课程,也可以是英语、文艺或体育,而且每个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参加多个“X”的考试,从而形成多个高考总分,在省招办进行投档时可以多次出档排队。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而且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
  2.命题原则:我国的高考命题原则今后将进一步向如下方向发展:①试题的题量将逐步减少,不再注重对知识熟练程度的考察,而是留给考生更多思考和发挥的时间与空间。目前高考试题题量很大,从某种程度而言,在考察考生对知识是否掌握的同时,更注重考察他们对某一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忙于拼命答题,而无暇进行深入思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考察知识的熟练程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它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搞“题海战术”,因为只有反复地、大量地进行模拟训练,熟练程度才会得到提高。②彻底打破对书本知识的过分依赖,猜题、压题的现象将成为历史;死记硬背的内容进一步减少,对理解、论证、创新及实验能力考察的内容将进一步增加。这将对中学现行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提出挑战,促使其尽快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
  
  三、录取制度
  
  录取制度是指国家对高校录取新生所制定的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也包括高校自己制定的有关新生录取的原则与规范。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来看,招生制度改革的所有方面都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录取制度的改革与招生计划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
  从体制上看,现阶段高校录取体制改革的最大趋势就是:顺应高校逐步实现自主招生的大潮流,实现自主录取的目标。所谓“自主录取”,就是指高校可以自行决定录取标准,并拥有录取结果的最后决定权,这是与招生计划自主和选拔形式自主相适应的。多年以来,我国都是政府统一编制计划、统一出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决定录取标准、统一决定录取。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必将逐步实行自主招生,这个发展趋势将势不可挡。录取制度作为招生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作出相应变革。
  从录取规范上来讲,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录取工作制度将更加严密、规范,体现录取工作的高效、公开、公平与公正。1999年以前,每年招生录取期间,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都要为高考录取工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要选派一批工作人员进驻录取场所,从事招生录取的组织、管理工作,招生院校也要选派一批录取人员分赴各省、市、自治区参加录取工作,整个录取工作长达一个月之久,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录取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是手工操作,难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工作失误也较多。2000年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开始全面或局部使用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各高校只需坐在本校的招生网络前,就可实现全国各地的远程录取。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并建立统一的录取软件、统一的信息、标准,传统的纸介质档案被电子档案所取代,既省时又方便。只要建立了相应的操作程序,计算机就可以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公正地执行任务,避免手工操作的主观性。对于考生来说也十分有益,考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上查询自己的投档或录取信息,对高校的录取过程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翟居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张学峰.高校招生改革的理性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4).
  [3]尹新平.试论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199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