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昌才

  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努力改进教法,开拓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为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课堂教学应采用“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1.“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3.“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4.“讲”,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已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教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5.“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其次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报,教师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2.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对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等化学用语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初中阶段,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两者应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内容丰富充实、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鼓励、启示,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其方法有:(1)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2)重视研讨学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4)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
  其次,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地深刻地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最后,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多采用讨论形式的学习方法,选题可多选一些综合性的习题、一题多解的习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探求解题方法,开拓学生创造性思路,诱发求异创新。
  
  四、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科研事业,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复杂、细致,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在科研上要有成就,创出新成果,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付出劳动不一定有所收获,甚至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牺牲了终生时间,也可能没有显著的成果。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将来选择科研事业,首先要有献身精神,然后要准备吃大苦、耐大劳,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立志奋斗终生,无怨无悔。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充沛的精力,灵活的思路,敏捷的反应,处于创新的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优化环境,活跃气氛,研讨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培养学生善于把不同事物的联系移植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把不同的事物联系或移植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能对所要探索的问题有所启迪,另一方面能拓宽所要探索问题的路子。
  最后,培养学生搞创新的群体意识。个人奋斗,势单力薄,智慧有限,火光一点;集体创造,力大无比,智慧无穷,火焰冲天。教师应教育学生不计名利,团结协作,共同创新,为将来集体搞科研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五、注重生产生活,学会应用化学
  
  实际生产生活是创新之源,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厂矿,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效果极佳。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提什么?使用时发生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
  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化学的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自然界和化学实验等,并通过应用服务于社会。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教育不能远离生活,学校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屏障。化学课程与生活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从以上五点来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学校应当力图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应尽量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情境中去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