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乒乓球发球特点和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金慧 田蕾蕾 谢存军 张明伟

  摘要: 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发球的主要特点以及为限制发球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关键词: 乒乓球 发球 主要特点和发球规则 发球质量 发球训练
  
  1.各个时期发球的主要特点与发球规则
  纵观乒乓球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进行过多的限制。20世纪50年代由于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两面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落点,以及三者的配合。
  2.1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
  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控制球的落点。
  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得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提高球的速度。
  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速度。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要有恒心。
  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
  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手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厘米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建立正确的概念。
  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多球训练
  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高水平队员陪练
  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还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配套成龙,精练一套。
  为了使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
  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唐建军,苏丕仁.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的科学认识及其操作过程[J].体育科学,2001,21(6):38-40.
  [2]吴焕群.中国乒乓训练原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