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候雷波 黄闻寰

  摘要:文章论述了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及教学的关系,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弊端,提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办法与措施,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心理健康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给现代人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高职学生面临着残酷的就业竞争和生活需求等多方面的压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体育教育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对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1.1心理健康的定义。
  健康即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标准为:智力正常、自我评价适当、情绪愉快稳定、意志品质坚强、人际关系融洽和环境适应力强。
  
  1.2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智力因素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具有操作功能,而非智力因素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成为推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是消除各种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性影响,对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有益。
  
  2,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体育教学未能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是口头接受,体育教学过程并没有实施。“注入式”、“强制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压抑了学生的情感,难以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乐趣:“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要求,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造成学生喜爱体育而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甚至厌恶体育、远离体育。
  
  2.2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只管教,不管学,体育课成了机械的教师表演课,学生成了练习机器,忽视了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教学无法远成教学目标。
  
  2.3教材选择不合理,脱离学生实际。
  专项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求,而学生喜欢的内容则没有收录进来,身心得不到满足,限制了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验,使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硬性指标。采用单一的以技术和运动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考核,忽视了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情绪以及学习过程,没有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导致部分学生情绪低落,不想参加体育学习,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2.5师生关系不融洽。
  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与教师的思想不合拍,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和理解,没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6忽视理论课教学。
  体育教学过分关注技术而忽略了基础体育理论的教学,使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体育学习。
  
  2.7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素质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不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无法接受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3,对策
  
  3.1加强理论课教学。
  加强健康教育的意识,完善理论课机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讲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因素、保健方法,使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和心态,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和快乐、陶冶情操、培养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3.2创设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中美化教学环境。如运动场地井然有序、器材布置赏心悦目、粉线整洁优美。不仅能为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提供安全、舒适的良好物质条件,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使置身其中的学生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3.2.1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学习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2.2创建研究性学习小组。
  体育教学应结合体育教学规律和特征,注重创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职业需要的运动项目和自创体育游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集体运动中体会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2.3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全社会关注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练”为“我想练”,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体育差生”更多的关心与激励。
  
  3.3情感体验和挫折教育。
  在学生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学生品尝失败的滋味。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的教育。体育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积极去体验成功的快乐,还要适时地设置挫折和困难,提高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3.3.1体验成功。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特别要使那些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让所有学生都受到应有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渗透对学生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3.3.2创设挫折和困难情景障碍目标。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体育锻炼中有困难,项目中有障碍,竞赛中有失败,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失败。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4改变评价观念,丰富评价方法。
  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找出优缺点,促进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激发学习动力。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改变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学习态度、精神、课堂表现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都应该记入评价之列。只有这种评价对每一个学生来讲才是最公平的。它的全部意义在于鼓励学生自身的努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