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论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霞

  摘要: 作者结合切身体会,从翻译的实践、教学和研究三大方面,阐述了对翻译有限的认识。翻译实践是翻译方向硕士生的生存之本,也是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之本,三者相辅相成。作者呼吁非重点高校翻译方向硕士生找准定位,以便日后在职场上站稳脚跟。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翻译教学 翻译研究 职场定位
  
  引言
  
  国内有少数非重点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课程设置较为混乱,硕士生临毕业所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职业导向不明确,就业就成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拟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对研究生有所启发,同时也是对专家学者们呼吁改革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呼应。翻译是一个多面体,大体可以分为实践、教学和研究三方面,即使是专家学者或重点高校翻译方向的研究生,恐怕毕其一生的努力,也只能在某一个方面有所精通。作为非重点高校翻译方向的硕士生,我们更是要找准努力的方向。
  
  一、实践篇
  
  翻译市场需求较大,翻译人才却非常馈乏,尤其是高质量、高层次的翻译人才。人们普遍对作为“技”的翻译能力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总把学外语的当成搞翻译的。
  在学界和译界有关学者的大声疾呼下,近年来教育部陆续作出有关举动,如批准一批重点高校建立本科层次的“翻译”专业作为试点,在部分重点高校推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开始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并着手改革现行高校翻译教学模式。非重点高校翻译方向的硕士生无缘已经出台的相关试点,为了在一两年后的职场上立足甚至和参加试点的相关重点高校的同类毕业生竞争,我们该怎么办?现行翻译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笔者认为,倒不妨依托社会上的翻译公司,在实战中练兵,直接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从而提高作为“技”的翻译能力和提升作为“艺”的翻译水平。
  翻译作为实践,大体可以分为笔译和口译两种,这两种实践能力要得到锻炼和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入正规翻译公司。鉴于其相对完整规范的质量管理体制,学徒翻译的译文不可能直接流向市场,而要经过译审这一关,幸运的话,可以得到一些资深翻译的教导和点播。这样的实战经验和实战经历,是传统翻译课堂上教师的讲评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我国的翻译行业管理日趋制度化。据中国翻译协会网站的有关文件,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已经正式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考试2005年在全国推行后,相应语种和级别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不再进行。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与职称挂钩,翻译和助理翻译专业职称将不再通过评审,而是由二、三级口译和笔译考试替代,从而改变了过去以单一评审模式对翻译人才进行评价的方式。而且,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是进入翻译行业的准入证。
  辩证地讲,有了证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二级、三级的口译、笔译证即使都拿到了,也不可能就立即胜任所有的翻译任务。即使是外交部的高翻,他们也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断学习和提高。
  如前所述,现阶段的硕士生课程不足以把我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要想在翻译实践方面有所突破,只能靠自学。笔译方面,可以自己动手练,尤其可以结合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的相关教材进行操练。口译方面,自觉性不够的可以参加口碑较好的口译短期培训班,自觉性好且意志力强的可以选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的相关教材进行操练。当然,口译的自我训练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这方面可以参考仲伟合的相关学术论文和教材,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二、教学篇
  
  据笔者的调查,往届的高校研究生大多数毕业后都留在普通高校做教员,近年来研究生的毕业走向呈多元化趋势,有的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有的进入企事业单位,有的留在了传统的就业岗位上――教学和科研,但在普通高校执教的难度越来越大,现在主要的趋势是流向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民办类高校,甚至有的跟本科生竞争去中学从教。
  只要留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中或多或少都要从事一点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旨在提高翻译技能的教学工作,后者则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手段,旨在提高外语水平。为了毕业后能胜任相关的翻译教学工作,通览现有翻译教学及教改方面的著作和学术论文是必要的,这方面代表性的有穆雷、文军等,其文其书值得一读。另外,硕士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做一点教学方面的兼职,幸运的话可能恰好让你去教翻译课,那么你大可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落实一下专家学者们一再呼吁要进行的翻译教学模式改革。
  王树槐、栗长江(2008)在总结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中传统阶段的状况时指出,传统的翻译教学研究,“注重语言转换基本功训练的研究,对于发展实用翻译能力的理论兴趣不够浓厚”;“在以结果为导向(product-oriented)的翻译教学中,开始尝试将理论融入翻译教学之中,然而理论视野仍然不够宽广,理论、实践结合也不够紧密”;“重视对‘物’―翻译产品的研究,轻视对‘人’―学生的研究”;“教学方法上注重对传统方法的引申和演绎,而关于翻译过程的教学方法则是一片空白”;“多为经验性的总结或感悟性的思考,缺乏实证研究或以理论翻译学为指导的深入研究”。然而近年来,由于新的教育和外语教学理念的引进,翻译教学研究在教育哲学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翻译教学技术手段出现了全新的革命,翻译教学研究也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如注重市场需求、环境因素对翻译课程制定的影响,介绍引进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倡导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在批评结果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过程教学法,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吸收已有翻译教学研究方面成果,探索适合特定学生群体的翻译教学方法,并且结合翻译教学实践,做一点翻译教学实证研究。
  
  三、研究篇
  
  对翻译理论、翻译史甚至翻译评赏,对我们这些后辈来说,目前也只能停留在学习理解的基础阶段,太深奥的东西得先理清了才有可能拿来做文章,即使对各家各派的翻译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不用太过深入,笔者始终坚持研究要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实用意义。传统的翻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译家、译论、译本的研究上,专家学者们已经研究得相对比较透彻,我们非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涉足这些传统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实力有限,另一方面要想在这一领域出新本身就很难。不妨另辟蹊径!
  语料库翻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全新的翻译研究范式。语料库不仅为纯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而且在应用翻译研究中也大有作为。肖维青(2007)在《平行语料库与应用翻译研究》一文中就结合了语料库在翻译教学、翻译批评和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对语料库的应用翻译研究作了概述性介绍,更好地拓展了我国翻译研究的新视野。赵晴(2008)在《国外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述评》一文中,回顾了国外语料库翻译研究概况,分析了基于语料库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语料库在翻译教学和及其翻译等领域的应用成果,给读者勾勒了一幅国外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全景图。
  当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有其固有的优缺点。作为翻译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其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能快速分析大量语料,通过平行语料库可以进行双语词典编纂、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等。通过可比语料库则可以研究翻译规范,发现翻译的普遍性,也可对译者个人偏爱的语言使用形式进行量化研究,发现译者的翻译风格,还可以通过语料库来验证翻译性质的有效性和翻译方法的可行性。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克服将语料库的发现视为客观真理的倾向,另外,语料库翻译研究中过于依赖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倾向可能会导致研究者过分强调翻译规范,忽略译者的主观创造性。此外,翻译语料库依据的是大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利用具体的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在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受到了一些理论家的批评。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并非万能,翻译学运用语料库方法的前提是在自身的理论框架上汲取这种方法的系统性和实证性的优势。
  
  结语
  
  作为一个刚刚入门的翻译研究的学徒,有必要立志在翻译的实践、教学和研究三方面中选择一方面或两方面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三方面并不是完全脱节的,翻译实践做不好,根本没有资格去从事翻译教学或译员培训,翻译的实践能力,不管是文学还是非文学方面,如果不强,搞研究即使是搞理论研究也很难出成绩,可以说,翻译实践能力是基本功,既是生存之本,也是研究之本。
  
  参考文献:
  [1]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1-45.
  [2]王树槐,栗长江.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发展、问题、对策[J].外语界,2008,(2):27-33.
  [3]王银泉,王菊芳.改革我国高校翻译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4-78.
  [4]文军,张金陵.中国翻译教学研究50年(1951-2005)回眸[J].上海翻译,2008,(2):14-17.
  [5]肖维青.平行语料库与应用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3):25-28.
  [6]赵晴.国外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述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10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