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 峰

  摘要: 提高阅读水平一直是困扰英语学习者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试从语篇角度出发,结合实例探讨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语篇理论提高阅读水平,并就其结果对于教学上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语篇理论 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语篇分析旨在从语篇上让学生最大量地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并逐步培养其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飞跃。从理论上说,这一方法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目的语的习得,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等。篇章的分析理解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对于初学者来说固然是一个必要的打基础的过程。那么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外语学生来说,要想提高阅读能力,仅停留在句子分析、句子训练上,远远不符合语言本身的规律,更不符合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而应通过对语言篇章理解分析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即通过语篇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随着话语分析与篇章语言等领域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再局限于对语言本身的描述,而逐渐转向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的探讨,以期发现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历史习俗等因素,从而从更深的层面上对语言进行阐释。在人们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与语篇功能关系的同时,语篇体裁的研究也成为语篇分析等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通过阅读大量语篇教学的理论及有关教学法探讨的文章,经过多年实践,在此谈一下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施用语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的好处
  
  1.语篇理论的重要作用在于将语篇归类,从而使看似繁杂无章的语料简单化和系统化。
  通过对不同语篇体裁的语篇进行比较和对比,我们不仅可以从微观上把握一种语篇的内在结构及其组织机制,并能从宏观上了解某一语篇体裁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语境。它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语篇,有助于提高他们从不同层面对语篇进行赏析的能力,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围绕语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和语言点释义,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与语篇生成有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背景因素,从而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必要的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维脉络,提高使用语言的技能。
  2.语篇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以语篇为单位组织语篇整体教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无论生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都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阅读能力;语篇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材中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语篇整体教学,重视让学生获取文中所含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语篇整体教学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沉浸在一个交流的情景中。在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中,通常运用多媒体、录音机、图片、简笔画、语言描述、动作表情演示等方式,创设和演示情景气氛,使学生自然置身于教材的情景之中,在自觉不自觉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达到掌握运用语言之目的。例如,在上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八课“Daydream a Little”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们听一遍课文录音,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把daydream的步骤复述出来:Choose a time when you can be alone and undisturbed.Close your eyes,to permit your imagination to soar more freely.Many people find that they get best results by pretending that they are sitting before a large screen.They project the desired image of themselves onto that screen.Now picture yourself-as vividly as possible-the way you want to be.Remember to picture your desired goals as if you had already attained them.Go over all the details of this picture.See them clearly and sharply.Impress them strongly on your memory.最后再让全班学生按此步骤在课堂上把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目标一一印在脑海中。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掌握了本课的要点,而且对自卑感强的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有很大帮助。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已经是“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用在其中”了。即教与学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可见情景创设的巧,再赋予浓浓的情,两者完美结合,是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语言点教学,句中出现语言点即刻讲解操练。这样句句分离,割裂了语篇的连贯,并造成语言点与语言理解严重脱节的现象。这种教法局限性很大,它让学生只学到呆板的条条框框。正如大纲所指出的,“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只窥一斑,不见全貌”。结果落得一叶障目,事倍功半。正是教学中这种现象,大大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学家米切尔・韦斯特曾这样批评指出过这种教法的弊端:“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它试图以教代学,结果学生什么也学不到。”由此可见,只有采用语篇教学,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才能克服以教代学的通病。如何科学地将语篇教学应用到各种体裁的文章中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语篇分析理论
  
  1.向学生介绍一些描述性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进行语篇教学常见的一种方式。
  语言在本质上是一套社会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于日常交流传播知识文化等的重要工具。每一种语言的繁衍、发展与演变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并非只是被动地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阅读是一种积极的过程,涉及个体语言密码知识,各种认知技巧以及个体具备的外部世界的知识”(Omaggio,1986)。因此,在激活背景知识语篇教学前,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能提高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储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这说明,当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不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去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进而理解文章的含义。阅读是读物内容与读者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则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对读物内容进行思维的过程。故在阅读教学之初,我们可针对各单元课文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利用与阅读材料配套使用的图片、教学光碟或准备与材料相关的幻灯片、简笔画、实物、影片、事情等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逐步引入课文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为下一步教学铺平道路。例如在讲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八课“You Go Your Way,I’ll Go Mine”时,教师应该重点讲解美籍墨西哥人、报童,以及二战期间美军阵亡将士的亲人们害怕报童上门的原因:

  1)Mexican-Americans refer either to native born Mexicans who have immigrated to America and becom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or to native born Americans whose ancestors emigrated from Mexico.Many Mexican-Americans live in the Southwestern States,the region where our story takes place.
  2)During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rafted thousands of young men into military service.As there was a shortage of young men who could work as messengers,young boys were hired.The messenger boy in the story is perhaps 14 to 16 years old.Normally,a messenger would knock at your door,ask if the addressee lived here,hand the telegram to whoever opened the door and leave.
  3)When a person in military service was killed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War Department sent a telegram to the most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notifying them of the death.Citizens with relatives serving in the armed forces hoped they would never have to answer their doorbell to find a uniformed telegram messenger.The arrival of a messenger would surely mean the loss of a person near and dear.Thus when Mrs.Scandoval opens the door and sees the messenger,she knows immediately that something tragic has happened to her son.
  由于教材上选用的许多文章大都是英美作者的原著摘选,而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写给本民族国家的读者看的,他们假设读者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若不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就不能进行语篇教学,更不用说了解作者观点意图、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了。
  另外,一些文章的内容、俗语及词的意义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有关。因此,仅凭查字典学生们大都搞不清其真实含义,往往弄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例子来。比如:the white elephant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并不是其字面意思“白象”),pull up one’s socks鼓足干劲/打起精神(而不是把袜子往上提一提),the case of January and May老夫娶少妻/老牛啃嫩草(而不是一月和五月)。这样必须引导学生清楚这一事实: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文化也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身份的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使用的语言要借助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他们对文中出现的语言点的理解越透彻,分析、鉴赏文章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实践证明,借助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是进行语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学生篇章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整体理解课文,采取搜寻阅读(scanning)或略读(skimming),获取语篇的主要信息。
  一篇文章的目的都是要说明一个问题,阐明一个思想。各个段落均围绕着一个主题发展,各个句子都和主题密切相关,文中的事实、例子、论据都为主题服务。尽管如此,作者的写作手法却是各不相同,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也是千变万化。因此,语篇分析就需要在主题思想、篇章结构、篇章类型、文化背景等不同层次上进行。它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全貌,建立初步的全文语义图像。学生再进行细读,进而了解文章细节,获取更详细的深层次信息。比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九课“Get Ready for Some Wild Weather”(为应付恶劣的天气做好准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地球上破坏最大的气候现象之――厄尔尼诺现象的科普文章。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是科普说明文的典型范例。
  教师在讲解中应采取分段法,找出每段主题句进行语篇教学。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对各个段落结构形式的决定作用及段落结构形式在表达课文内容上的积极作用。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再根据各段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每段的中心思想,逐步掌握全文主题。
  文中的诸多段落写作都遵循主题句开头,然后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的结构。例如第7段以主题句开头“El Nino’s vast impact on humans has often been catastrophic.”随后的四句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灾害的具体事例。文中的第12段又是一例,该段第一句“El Nino’s effects won’t just be climatic,of course――the global economy is sure to suffer as well.”充当主题句,其后都是支持主题句的事实依据,这种以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头,随后用支持主题句的事实和细节(supporting sentences)加以展开的段落写法,在论述或说明性的英文写作中是基本、常见的写法。而且往往是每一段只包含一个主题,即所谓“Per paragraph,per idea”。这种采取语篇教学法讲授科普文章的方法,从语段的主题句入手,从其表现的交际功能与意念出发,使学生耳目一新,既提高了学生综合语篇大意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科普文章的兴趣,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提高阅读水平一直是困扰意义学习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语篇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引入到外语教学中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种专门用途的英语语篇的构建机制,也可以从语篇理论的社会性出发,探究语篇形成的背后更深刻的社会文化等语境因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悟文章的主旨,并减少因文化差异而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困难,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Practice)[M].上海.上海外国语学院出版社.
  [2]黄国文.话语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陆英.信息差填补与图式激活的关联及教学策略选择[J].外语教学,2001,(5):65-68.
  [4]翟象俊.21世纪大学英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董亚芬.大学英语.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