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想品德如何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秀平
摘要: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可起到促进的作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问题。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多媒体 教学 误区
怎样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一个新的课题。课件做得好,诚然能优化教学成果,但所能改善的仅是局部资源呈现方式。如果课件与教学结合不好,就会由原来的“人灌”演变为“机灌”。这样的所谓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不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值,反而可能成为课堂教学效果的绊脚石。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之成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呢?我认为在实践中应当走出几个误区:
一、求多不求精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它与社会紧密相连,与青少年个人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综合处理能力,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创设情境满足学生感官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教学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但也恰是这些优势可能在教学中令我们走进误区,认为只要资料多、资料丰富就是一堂好的多媒体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过去的教学资源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常为无“米”而犯愁,而现在“米”太多,如不加筛选,不加区分地煮成一锅大杂烩,也会使人吃起来索然无味。比如:在道德、纪律、规章、法律这几种规则时,我举了很多例子让学生区分,其中还把“八荣八耻”作为一个重点来讲,但是效果并没有想象的好。虽然联系了热点,但由于展开太多,反而冲淡了主题,弱化了教学重点,这样反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求繁不求简
学生喜欢平易近人的教师,也喜欢平易近人的课堂,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新课程理念下倡导“三贴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心理实际、知识实际。在选择资料时我们应该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而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学生的心理和知识实际考虑进去。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长时间面对大屏幕易麻木,失去理性思考及对重点处的关注等。比如:几分钟的影音文件播放后,有些学生不能把握文件传达的信息,谈不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外,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量大、资料多,学生难以对一堂课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有可能造成走马观花式的学习,一堂课上下来不知道老师都教了些什么或是抓不住重点,只记住了些花哨的东西。所以教师应该给多媒体课“瘦身”,并且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其实,口耳相传、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是背道而驰的。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这时需要及时更正,传统教学手段信手拈来的特性是应急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将关键字句书写于黑板上加以强调;影音文件的关键情节口头及时给予提醒;对媒体信息把握住师生交流、点拨等。有时,教师的教学可以以多媒体为辅,传统教学为主。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节约教学时间和空间,把主干知识点、知识线索、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在屏幕上,令学生一目了然,把教学的主要环节放在学生探讨、教师分析、师生互动上。
三、求变不求新
从表面上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好像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其实不然。看问题要看本质。我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凸显一个“新”字。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灵活教学;二是师生互动。
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来了,它是“死”的,而教师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受制于课件,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先的设想和设计去思考,当学生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帮助学生去寻究;有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灵感,这时,我们不要固步自封,应该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的情况下对课件灵活处置,甚至可以删减。另外,每个班的学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作课件和讲解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差异、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无疑,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师生的教学互动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这种互动我认为不仅是在课堂上的,而且要延伸至课堂下。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以是由师生共同完成,而不是教师独立制作的。教师可以通过先分配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资料,再共同删选、制作。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例:baidu,google)检索,这种检索可以是因为在课堂上师生都出现了疑问去查找,也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的。
四、求虚不求实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检验教学效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此学习环境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使用多媒体教学重在“实”,要实际、实用、实效。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如果运用不好,则可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不如传统教学手段。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后,教师要及时抛出问题,例如:在“走进法律”这一课中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买了假冒伪劣产品该如何索赔的。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与此案例相似的Flash动画,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此时我及时提出问题:作为消费者遇到此例问题该怎么办?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师生生一起总结了对策。再提问:消费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是如何实现的?有学生说是依靠法律,所以得出“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观点。如果我们创设了教学情境后不能有效提问或是不把问题深入下去,那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带来的便捷就只能沦为“花架子”,不能为课堂教学发挥实效。
总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走出多媒体的教学误区,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结合起来运用,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