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之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芳

  摘要: 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出现很多问题让人担忧。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向语文教育工作者发出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也给文学一点空间。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我国的哲人云:“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相比的。民间还有这样一句俗语说:“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在普通老百姓心中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反观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残酷的升学竞争已经把课外阅读挤到了悬崖边上。
  我们先看一些语文工作者的调查结果。
  ①上高二中陈果川、伍晓锡、姜玉薇对上高二中高一年级1000名学生中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情况。
  
  ②仙游私立一中的李新春对120名初中学生,包括居住在城关的学生41人(34.17%),居住在城镇的21人(17.5%),居住乡村的58人(48.3%)所作的调查情况。
  
  由上列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对于中学生来说无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都是少得可怜。那么学生的时间又哪里去了呢?不妨看一段笔者的采访录:
  笔者:“请问同学们,课外时间你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吗?”
  初一年级:“以前在小学时读过,家长也不大问,可现在一拿起课外书,父母就会问,你作业做好了吗?”
  初二年级:“想看,但没时间看。”
  初三年级:同学一:“看课外书!我妈妈还不把书和我人都给撕了……”
  同学二:“那么多的作业能做好,我就谢天谢地了。”
  同学三:“这你们就傻了吧,我把书放在语文书下面,我妈妈看了还直夸我呢!”
  ......
  笔者不知当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一些父母知道了他们的子女为了看一些课外书籍和他们打起游击来,他们心中是一种什么感觉。至少从笔者这个角度觉得心里是酸酸的,很不是滋味。
  对于绝大数教师和家长来说“升学”才是学生的唯一的任务。这几年国家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升学”依然是高悬于教师和家长头上的一把利剑。学校方面要追求升学率,大部分学生仍处于题海中,以数量多作为取胜的法宝,虽说推行“减负”的呼声很高,但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作业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完成学业,学生的身心已经疲惫不堪了,哪有多余时间精力去看课外书籍。
  学校是如此,那么家长呢?笔者曾经作过“关于家长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的态度”的一个调查,发现城乡竟然存在很大区别,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也存在很大区别。而且结果是出人意料的。
  
  我们发现一个让人惊讶的现象:知识层次越高的家长竟然对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籍越反对,而在农村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重视,所以反而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空间。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奇怪现象。家住海淀,本身亦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许先生的一番话比较有代表性:“我对课外书籍是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原因非常简单,怕孩子的学业受到影响。孩子年龄还小,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缓急来分配时间,在升学和就业压力都如此巨大的今天,我们家长有责任监督他们在最重要的阶段做最重要的事情。虽然我也明知道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但孩子资质中等,如不将全副精力放在学习上,读名校的理想便成泡影,我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难道课外阅读和提高语文成绩真是的水火不容的关系吗?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阅读课外书籍对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归根究底还是人们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教师要面对学校的严厉的考核,而考核又会和工资挂钩。家长要面临子女的考名校、考大学的人生转折,最终的分数又和金钱和学生的前途紧密联系。所以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的教师,讲必为考服务,做必为考服务,有的学校还专门指派老师研究历年升学试卷,企图从中摸出规律,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就不讲或简单地“过一遍”了事。而那些基本篇目或必考篇目则不厌其烦地讲了又讲,总之,一切围着考试转。孩子们热爱着的课外读物被挤走了,安徒生童话只剩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等几篇少得可怜的课文。课外阅读早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什么时间想起来就应付差事、装潢门面似的走个过场。
  反思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还得把目光转移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上去,浙师大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界数十年高举语文的工具性,致使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应当掀起以突出人文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三次浪潮。正是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忽视,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上离真正文学越来越远,使得我们的学生对本应该是趣味横生的语文课却是呵欠连天。甚至一部分教师还高举“文科理科化”的大旗自鸣得意。却不知我们的学生在反复地讲、练、背、默中已对语文丧失了仅有的一点耐心。其实课外本应该是对枯燥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有力的补充,是把学生重新拉回课堂的法宝,可悲的是我们对这个法宝却是弃如敝履。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所以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是在“写”而是在“熬”,这也难怪,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米其实就在课外阅读中。那么多的经典,那么多的“大家”,该给我们的学生多少价值千金的宝石啊!我们从中撷取小小的一捧也够我们享用终身啊!
  跨进21世纪,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改革的高潮,如春风一般吹过语文教学这方深水潭,1999年上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文件,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呼唤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让我们在这春风荡漾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带领我们的学生去畅游远处的那片名叫“文学”的海,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们一起向文学的海洋撒开一面求知的网,去打捞经典,去探索未来,去收获希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