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者来信两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主编:
  您好!
  我是敖汉旗一位已退居二线即将退休的中学校长,是《内蒙古教育》的忠实读者。您发表在2009年第5期《内蒙古教育》上的《一个灵魂孤独者的脚印》,给我的已经不是一般的感动,而是心灵的震撼。刘风老师“对教育事业近乎宗教般的痴迷”,受到那样残酷的迫害,仍矢志不渝。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困难时期,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资助贫困学生,同样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他自发,同时又是自觉地进行教改实验,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成绩斐然。尤其是他的“四个一”――“一生没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没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少批过一次学生的作业,补课没收过学生的一分钱”,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这样的教师,已经到了道德典范的层面,已经优秀到近于伟大,不要说在内蒙古,就是放在全国的教师队伍中,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从事初中教育近40年,自以为已经尽心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过诸多的荣誉,曾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赤峰市名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但与刘老师相比,我自愧不如,甚至自觉相去“甚远”。
  对这么优秀的一位教师,我们宣传得太迟,宣传得很不够。如果不是您的这篇文章,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内蒙古这块并不不肥沃的土地上,竟然有这么一棵参天的大树。
  这样的教师,至少应该成为全自治区教师学习的榜样。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刘风老师这样。“把教育视为神圣的事业”,把“对教育的精神追求”当做“一种信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素质教育还能得不到落实吗?教育质量还能不提高吗?现在教育界为社会所诟病的弊端,诸如体罚、滥补课……还会屡禁不止吗?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待遇得到提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的,但,我们教师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业务的钻研,与刘风老师相比,有没有差距,有多大差距呢?
  套用一句名言,没有榜样是可悲的,有了榜样而不知道宣传、不知道学习也是可悲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道德普遍滑坡的背景下,刘风老师的精神尤为宝贵,应该大力弘扬。真希望我的同行们能够认真读一下《一个灵魂孤独者的脚印》这篇文章,深入了解刘风老师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具有刘风老师精神的优秀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表彰,及时宣传,打造一个弘扬正气,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良好环境。
  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三中 于清秀
  2009年5月3日
  《内蒙古教育》的总第437期和第439期的“春秋笔”栏目中分别发表了――《哪家衙门能管滥补课》和《再说滥补课》两篇杂文。笔者边读边思,频频点头,我如饮醇酒,痛快淋漓。我管不住自己。想写上几句。
  为什么要滥补课?学生不会啊。为什么不会?大多数教者专业素养低。为什么专业素养低?其实,与学生相比,教育者是更需要补课的!――补良心,补责任,补无数个德才兼备的上属,补补我们欠下的思想。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补补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以教育者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
  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家园。――魏书生
  学学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吧!学学吧!没什么顾虑的,他在这方面已经成功了!
  学学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校长赵水荣吧!学学吧!没什么顾虑的,他在这方面已经成功了!
  我是《内蒙古教育》忠实的读者,《内蒙古教育》是我的良师益友。给我的感觉是经常有高质量、高品位文章出现。我认为《内蒙古教育》是实属培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管理者和教学者专业化不断发展的教育核心刊物。贵刊已经为中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样的刊物才有生命力!《内蒙古教育》有千万能产生共鸣的读者,有千万实力雄厚的伴者。有正确的办刊理念,有精明的主编、辑编,定能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世世新!
  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苇莲苏中学 宁志鹏
  2009年5月3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4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