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活动课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心理活动课的角度提出了如何进行“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并对这一改革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乔晓熔(1980-),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管理学。(河南洛阳471022)
  
  “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既要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又要为他们毕业后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还要为学生当前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未来教师。因此,心理学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师范生的质量,也会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教学质量。那么,目前我国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现状如何?是否能够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教师?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纵观以往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现状,存在很多不足,其改革问题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1.教学目标
  高师“公共心理学”设置之初,是为了让师范生掌握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便其日后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就大学生的实际而言,他们既希望学到和未来职业有关的知识,更希望学到能够解决他们目前心理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因此,以往的教学目标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设置一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主题,提高其心理素质。
  
  2.教学内容
  师范生普遍反映“公共心理学”课教学内容陈旧,和大学生实际严重脱节。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应随着教学目标的改进而变动。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教学内容要联系大学生当前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除了讲授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和认知的规律,为其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帮助之外,还要增加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应用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使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为师范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呆板。主要是讲授法,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机械学习,单调乏味,学生容易厌倦。学习兴趣也很低,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往往是外部动机驱动下的行为,很容易感觉教学内容枯燥,不想学,这样就学不到相应的知识,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在教学方法方面,前人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很多办法,如增加演示性实验、制作多媒体课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也有人提出采用讲授法讲解基础知识,采用分析讨论法分析身边发生的热点话题,提高大家的辨别力,采用心理培训法如微笑训练、自信心训练、创造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更有人提出以公共必修心理学为主课程--(第一课堂),以增设综合课(含教育心理、青少年心理、心理辅导与测量等内容)等跨系必修课为辅助课程(第二课堂),以请进来(主要通过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专家的经验指导)和走出去(学生亲自到中小学进行专题见习)的方式见习课程内容(第三课堂),从而建立起“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大课程网络。
  这些改革都很好地提高了“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将“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则需要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采用心理活动课的形式来进行。
  
  二、心理活动课在高师公共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1.心理活动课的来源和特点
  (1)心理活动课的来源。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咨商,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相对,是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课题小组,在这种团体情境下,由领导者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给成员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最终协助成员个体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及实现自我的过程。
  一般来说,团体咨询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的,参加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彼此启发,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使成员在活动中观察、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和他人的心理行为反应,从而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的目的。
  心理活动课是一种常见的团体辅导形式。心理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掌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技能。
  (2)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心理活动课把讲授和活动相结合,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全面优化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为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通过感知、体验、领悟,建立心理调节的机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完善自我的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实践与体验提供广大的空间和机遇,并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传统传授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体验为重点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收获的多少来检验课程的好坏。心理活动课也不同于团体心理咨询,它所针对的对象不是有相似心理问题的成员,而是正常学生群体,只是借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对正常学生群体进行发展性、教育性和预防性的心理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的过程。
  
  2.心理活动课的设计
  结合“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设计相应的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的内容,穿插心理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可以和“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相结合,针对各个章节设计相应的心理活动。“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科学的心理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意志、需要、动机、能力、人格,人际交往、学习心理、品德心理、心理发展、心理辅导等。根据各章内容,可以设计相应的心理活动,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心理素质得到训练。如在知觉一章中,可以结合自我知觉,设置“二十个我是谁”心理游戏活动,在学生加深对自我知觉概念理解的同时,促进其对自我的认识。然后可以将活动延伸,变成“猜猜我是谁”,看自我知觉和他人知觉是否一致,最后演变成“三我齐观”,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完善自我。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谁塑造了我”、“家庭树”等活动,探讨家庭和环境对自我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我的故事”、“拥抱自己”来肯定自我。最后,可以通过“优点大轰炸”和“做成功的心像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再如记忆的种类中有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可以设置一些数字表或单词表,念给学生听,然后看学生的短时记忆如何,在实际体验中理解7+2个组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再如思维的问题解决部分,单纯讲解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什么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则会比较枯燥,因此,可以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之中体会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再如想象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50年后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增加乐趣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想象5年后的自己,借助想象的预见功能,帮助学生确立未来的目标,引导其更好成长。个性心理部分涉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可以探讨对人生的看法,然后通过“逃生”游戏,“我的五样”、“比喻生命”、“画生命线”、“写墓志铭”等活动,展现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可以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相结合,设计相应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适应问题(到一个新环境,如何更好地适应)、学习问题(目标不明确、动机不强、方法不当、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等)、人际交往问题(如何与人交往、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情绪问题(如何控制和调节情绪,如何抵抗挫折)、恋爱问题(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好恋爱关系)、个性问题(如何校正不良性格特征)、自卑心理、经济问题(面对贫困,我该怎么办?)、就业问题(未来路在何方)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有能力帮助有这些问题的人解决这些问题。如针对人际交往问题,可以组建小组,让小组内成员相互介绍自己,然后通过“信任倒伏”游戏,让大家体会信任的快乐;还可以通过“盲行”,进行深一步的信任练习,体会互助的快乐。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怎么才能维护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家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大家的人际交往困惑。再如就业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职业倾向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然后,和他们一起探讨他们希望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各种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职业的价值在哪里?选择职业时应该看重什么?并一起绘制职业成功树。让大家在头脑中对职业就业有清晰的认识,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之上,明白自己明天的路该往哪走。
  
  3.心理活动课的进行
  (1)小组的建立。心理活动课的进行需要大家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会有很多活动和体会需要大家分享,而如果人数过多,会影响相互交流。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需要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建立团队。可以通过报数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一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相互进行自我介绍,给小组起名字,确立小组的约定,建立相互信任的团队,形成团队的规范。以后每次主题活动都在这些小组内根据他们的约定来进行。
  (2)小组氛围。心理活动课成功的前提是需要营造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开放心灵。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自由、平等、信任、真诚、温暖、自如、理解、共情、支持的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自由畅谈感受,积极参与活动,并从中获取成长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教师的作用。在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加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教师要无条件完整地接纳学生的一切,无论学生的观点与自己的是否相同,都要给予他自由表达的空间,即使学生有不足和缺点,也要鼓励他,给予进步的机会。
  教师要理解学生,暂时放弃自己的参照标准,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行为,并将这种理解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教师要适度自我开放,适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经历,使他们感受到真诚、平等。由于自我开放是相互的,所以教师适时适度的自我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榜样,使学生也积极地自我开放,从而畅谈活动感受,增强认识水平。这样更有利于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帮助每位成员以自然的方式将内心的快乐、苦恼、不安、疑惑等情感表露,以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引导成员注意学习倾听别人的诉说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教师还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成长,而不是说教式的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参与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差异,分配多种角色,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畅谈活动感受,分享个人体验,提高认识水平,达到教学目的。在分享的时候,要用语言、神情、姿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且保持中立,不予评判,使各种体验和感受都有机会得到表达,从而集思广益。开阔视野。
  
  三、对心理活动课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运用效果的评价
  
  1.创造性地实现了“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目标
  心理活动课内容的设置,紧密结合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设计和各个章节相应的心理活动外,还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相结合,设计相应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2.丰富了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内容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课的开设,更多地是增加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这样改善了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内容设置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使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内容更加完备,更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学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3.灵活了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方法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教学方法最初单一呆板,后来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增加了演示性实验,把多媒体引入了教学,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除讲授法之外,还采用了讨论法和心理培训法等。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而心理活动课的设置,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民主、宽松、自由、平等、信任、真诚、温暖、自如、理解、共情、支持的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行为训练和分析讨论等,使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归属和能力的需要,增强了他们投人学习心理学的兴趣。这一教学方法形式灵活,丰富了高师“公共心理学”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卢秀琼.孙忠霞.论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商师心理学教学改革[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丛玉燕.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改之我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汪 伟.潘奕辰.商师公共心理学多媒体教学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3).
  [4]全莉娟.王道阳.姚本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晨望[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5]张艳秋.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课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6]田华丽.发展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推进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校园心理,2009.(2).
  [7]施展望.车 蕙.论团体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8]叶以舵.“六位一体”综合教改与寓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5).
  [9]郭晓飞.从教学目的角度看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9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