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此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声芳 袁晓东

  摘要: 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里塑造的南希这一人物形象仅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主要角色,但却是小说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她不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表现出或者好或者坏的某一面,而是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来的好的一面,某些时刻又表现出坏的一面。正因为这样,这个人物才更贴近于生活,这个人物的人性之复杂才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将重点从她的人生所面临的重要选择来探讨她的选择和命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性格 选择 等级 爱
  
  引言
  
  所谓选择,就是人们为某一人生的目的而准备或即将要采取的行为和做法。而决定人生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出生背景、生活经历、受教育水平等等。在选择中,可以是很理性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也可以是很感性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在小说《雾都孤儿》中,南希在做选择的过程中,心理始终充满着矛盾和不安,而挣扎的最终也没有做出让自己可以逃脱命运束缚的决定。在我们感叹她如此抉择的时候也不能遗忘这都是由于她的性格和生活的局限性造成的:她想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生活的无奈却逼迫她不得不去偷窃以果腹;她向往美好的生活,但是出生却决定了她始终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是命运使然,也是社会等级观念使然,同时也是她自己为所追求的爱所付出的代价。
  
  1.南希的性格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已经被讨论过无数次了。中国的“儒家学派”主张所有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而圣经说“人性本恶”,所谓“人在亚当里都犯了罪”,就是人性本恶的例证。而始终如一的“善”和始终如一的“恶”都很难展现社会的现实性。相反这样一个次重要角色――南希却演绎了最切合生活实际的命运。小说中南希的性格可以用“模棱两可”一词形容,但其身上汇集的“善”和“恶”这两种本质却很好地展示了现实性。
  1.1善
  小说中南希的出场是在第九章,狄更斯是以主人公奥利弗的视角来看南希“说不上漂亮;但脸色相当红润,看起来都很结实、健康……举止洒脱大方。奥利弗心想她们一定是好姑娘。事实当然是这样”这一描述奠定了南希这个人物的正面形象。之后关于她的描述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不断推进。从文本中我们不难看出南希聪明、谨慎、重情义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
  而对于南希“善”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她对主人公奥利弗的保护上。在小说的第十六章,奥利弗被劫持带回到老尤太那肮脏的生活环境时想逃跑,老尤太立刻决定放狗去追他,南希表现出了惊人的牺牲精神――“‘别放狗,比尔!’南希喊道,她一纵身把门挡住,关上了门。”甚至说出了“我不会让狗把那孩子咬死的,除非你先杀了我。”这样以自己生命保护奥利弗的话语,足以让读者震撼。在孟克斯和老犹太费根策划谋害奥利弗的情节中,南希表现出来的也是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生活在这样一群盗窃贼之中,做了很多偷窃的事,但是当奥利弗面临危险的时候,她却为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拯救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江湖中极大地表现出了人性向“善”的一面。
  1.2恶
  小说中对于南希的出生没有做任何描述,读者只知道她是盗窃贼的一份子。她参与了这个团伙的很多盗窃活动,甚至还是他们的主力之一,不管是老尤太费根还是她所爱的但是后来却亲自把他送到死神手里的赛克斯都不得不对她有所畏惧。而所有的偷窃都是南希的“恶”。在小说中,作者对其恶行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如下的细节上:
  在奥利弗初次行窃被抓,然后得到绅士布朗诺的照顾时,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奥利弗带回到了贼窝。一方面这是她的“份内”之事,另一方面她也应该很清楚奥利弗被带回贼窝就意味着免不了要做偷窃的事。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当南希决定帮助奥利弗逃脱孟克斯的陷害的时候,表现出对自己所在团伙的保护。她的这种行为无疑在不经意间对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一偷窃团伙策划种种丧尽天良的勾当,罪恶深重,他们不被社会惩罚,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这些也是她无意间的“恶“所为。
  
  2.南希面临的选择
  
  在小说的第十六章,南希用“寒冷、潮湿、肮脏的街道”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南希还说:“很久以前就是你(老犹太费根)这个混蛋把我逼上街头的,还要我没日没夜地在那里干这一行,没日没夜,直到我死了的那一天。”这些话语都表明了她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但是当她可以对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的时候,她却没有弃暗投明。
  2.1选择之一――帮还是不帮
  在小说的第三十五章,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好大一会儿工夫似乎都处在惶惑之中,简直不知道往哪里去好。”这是当她听到了蒙克斯和费根关于怎么样陷害小奥利弗的谈话时,显示出来的迷惑。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将怎么办,于是显得怅然若失。在这一章中,描写了南希朝着和塞克斯所在的相反方向的奔跑,也描写了转身朝着赛克斯所在方向的奔跑。足以证明她“好像处在一项大胆而危险的决断边沿,必须经过激烈的挣扎才能痛下决心”。
  最后她做的决定没有让人失望,决定走出这个贼窝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把奥利弗的身世告诉罗丝,并且一路都快步如飞。到了海德公园附近的一家家庭旅馆,她受到了众人的鄙夷和指责。但是这时她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坚定,终于在一个厨子的帮助下见到了罗丝。但是在见到罗丝的那一刻,同一个房间里出现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混迹于伦敦的街头巷尾,一生都在最下流的藏污纳垢之所度过的盗贼;另一个却是出生高贵、外貌迷人、温柔得体的上流社会小姐。南希“不禁因自惭形秽而缩成一团,几乎不敢与她谋求会面的那位小姐对面相遇”。“然而有一种东西却与上述的感觉不屈地斗争着,这就是自尊”,最终南希得以把孟克斯的阴谋告诉了罗丝,并且得到了罗丝的保证和帮助。在这一轮选择中南希作了一个自己和社会都认为正确的决定。
  2.2选择之二――走还是不走
  在罗丝得知南希悲惨命运的时候,对南希表现出了巨大的同情,并且极力想帮助她从这种生活中脱离出来。但是南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这种拯救。原因只在于“在我跟你说起的男人当中,有一个最心狠手辣的亡命徒;可是我又离不开他:不。即使能让我从现在的苦海中脱离出来,我也离不开他”。南希很坚定地选择不离开,但是当赛克斯要动手杀她的时候她又如此恳求:“他们可以在国外给我一个家,让我清清静静、安安宁宁地度过余生。让我再跟他们见一次面吧,让我跪在他们面前,恳求他们像宽恕我那样宽恕你,像善待我那样善待你吧;我们俩离开这鬼地方,然后俩人离得远远的,重新各做各的人,除了祈祷的时候,永远也不再提我们过去的日子,永远也不再见面。”(553)但是为时已晚,暂且不论罗丝为她提供的机会还在不在。得知自己曾被南希骗了喝过鸦片酊的赛克斯在气头上是不可能原谅她的,更不用说和她一起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了。在这一轮选择中南希的决定显得不那么明智。
  
  3.导致南希选择的主要因素
  
  小说是狄更斯创作的,狄更斯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他的创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而当时流行的等级观念就造成了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两个孩子――奥利弗和南希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是原因之一,在笔者看来,造成南希选择留在自己的生活圈子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对爱情的坚定,可是这种坚定并没有给她带来相应的回报。
  3.1森严的等级观念
  虽然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南希自己也奉劝赛克斯“悔过自新永远不会太迟”。但是小说的作者狄更斯受到时代的影响,那种时下流行的等级观念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那种如影随形的等级观念使他本人毫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认为:贵族天生就是贵族,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盗贼生来就是盗贼,他们的“前景望到底只有黑漆漆、阴森森的巨大绞架”。在这部小说里也注定了南希始终摆脱不了盗贼的生活,最终遭到谋杀的悲惨结局。

  小说多次提到南希对生活现状的深恶痛绝,但是她却摆脱不了自己的枷锁,正如她自己所说:“一条链子把我同过去的生活锁在了一起。现在我痛恨它,讨厌它,但是不能离开它。我已经走得太远而不能回头了。”
  再来看南希本人,“恶有恶报”的思想也灌注在她的脑海里面,“……像我这样的人跳进水流之中,没有一个人在乎,没有一个人哭。”因为她做过太多的坏事,给社会和其他人带来了太多的不幸,所以她注定要受到惩罚,就算死,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即使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她向往美好的生活,“竭尽她微弱的气力,高高地朝天举着,向创造了她的上帝低声祈祷,祈求宽恕。”但是这种向往和祈祷也都已经只是向往和祈祷罢了,早已经没有了回春之力。
  3.2爱
  当罗丝一再提出帮助南希的想法的时候,南希也固执地一再拒绝,一再提到自己的爱。这个时候的她,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爱情的坚定超乎寻常。南希说过如是话语:“太迟了,我现在已经离不开他!我不能害死他。”“像我这样的人……一旦把一颗烂掉的心交给了一个男人,让他占据她那个在不幸中始终空着的位置,谁还能让我们改邪归正?”如果说自尊不分人的高低贵贱,那么爱也是如此。
  小说对她这份爱情的描述最开始出现在第十三章“于是南希突然不说话了,妩媚地朝塞克斯先生笑笑,并转换了话题”。到了第十六章,南希开始坦白地流露自己的爱“就算下次敲八点钟的时候,出来上绞刑架的是你,比尔,我也不赶着走开了。我就在这地方兜圈子,哪怕是地上有雪,我又没带披肩,我也要走到我实在不行倒下去为止”。这么一个为了爱情甘愿自己受苦的姑娘,也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甚至放弃了从包围着她的一切罪恶和灾难中脱身的机会。就连在小说的最后,赛克斯丧心病狂地向她举起了屠刀,她仍然想保护自己的爱人和自己的爱情――“比尔,亲爱的比尔,你不会杀我的。哦!你就想想吧,单是这一个晚上,为了你,我放弃了一切。你照理还有时间考虑,免得你犯下大罪;我绝不松手,你别想甩开我。比尔,比尔,看在仁慈的上帝份上,为了你自己,也为了我,不要让你的手沾上我的血!我凭着自己有罪的灵魂担保,我对得起你!”不管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着这份感情的延续,也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作为读者都会为这份爱感动,同时也为这份爱的不值得惋惜,更为南希为这份爱所付出的代价感叹。
  
  结语
  
  《雾都孤儿》成功地塑造了南希这一人物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在小说情节的不断推进中,读者可以读到南希身上好的品质,也可以读到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坏事的“恶”行。在森严的等级观念影响下,南希最终没能做出让自己逃脱厄运的选择。验证了当时社会流行的等级观念――贵族天生就是贵族,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盗贼生来就是盗贼,他们的“前景望到底只有黑漆漆、阴森森的巨大绞架”。所以出生卑贱的南希的最终下场只能是万劫不复。但是笔者也认为决定她命运的另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她对自己爱情的坚定和执着,虽然原本应该美好的爱情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好处,甚至没有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承认,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生机。但是这种坚定却可以震撼人心,同时就不由自主地为她感到惋惜和不值。
  
  参考文献:
  [1]Dickens・Charles.Oliver Twist. London:Tom Doherty Associates,LLC,1998.
  [2]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3]李跃红.狄更斯创作的非现实主义性及其原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6.Nov.
  [4]潘海东,龚霞.论高启德情感立场与人生选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3.Sep.
  [5]汤云柯,杨正和.如影随形的等级观念――评狄更斯《雾都孤儿―奥利弗・退斯特》.江西经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1.Mar.
  [6]王惠君,王惠玲译.雾都孤儿.奎屯:尹犁人民出版社,2003.
  [7]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
  [8]张鹏.狄更斯生活写照.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ep.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