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申方法与方法整合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诉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论,两种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各具优势,也都存在先天的缺陷。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改变两种研究方法的二元对峙状态,从而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方法一融贯论研究方法,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与拓展的方法论前提。融贯论研究方法由于实现了对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扬弃与整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优势。
  关键词:重申方法;方法整合;融贯论
  中图分类号:A1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011―03
  
  一、重申方法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成为思想界最引人注目的一道学术文化景观。翻检一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文献可以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与部分特质的分析,有浩如烟海般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就这些研究模式简单的按其研究方法来进行分类的话,则是不令人满意的二元对峙方法论研究模式。要么运用还原性研究方法与路径,把马克思主义这个复杂性的有机体逐渐分解,层层剥开,直到找出认为是组成或影响马克思主义这个有机体本质的要素与部分,然后对这些要素与部分进行单独的研究;要么是借助于整体性研究方法与路径,不破坏马克思主义这个有机体的整体性,不对它进行还原分解,以保持其整体性,并进一步研究各个组成部分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特质以此来展现其整体性特征。无论是还原性研究方法还是整体性研究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严重的缺陷。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复杂性的有机系统,要准确的认识与把握这个复杂系统的各个部分与要素特质与整体特质,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方法上超越还原论研究方法与整体论研究方法的对峙状态,寻求两种方法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个复杂性有机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的新方法一融贯论研究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与拓展的前提性条件。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则是研究方法的创新。
  
  二、还原性研究方法:优势与缺陷
  
  马克思主义有机体包含了无数的部分与要素,其中学科互涉是最为基本的特征。这样复杂的一个庞大系统,人们往往在没有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分析之前很难从整体上去理解与把握它的整体特质。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客观现状要求还原性研究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这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学科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再用特定的部分与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关系特质来解释或预测整体的特质。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还原性研究方法经研究主体的不断叩击、修正、完善,达到了它在研究效能上的高级水平。使得任何角度的还原性分析,都有其历史与现实的有力依据,从而使人易于臣服它的方法的可靠性,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占据主导的地位。运用还原性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列宁,他在1913年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把马克思主义分解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并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研究。自此以后还原性研究方法便成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方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分别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如: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分别编成了教科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范畴与原理,还对马克思主义的特定要素做了深入的分析如:辩证法、异化、阶级等等。可以基本确认的是,以列宁为先导的还原性研究方法,有其方法论上的合理性与价值论上的激活性(可以使人们更好认识与理解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之所以做此评价,是因为它在理论本质与实践效用上具有如下优势:
  
  其一,还原论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还原性分析,基本满足了马克思主义早期研究的客观要求,比较清楚的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要素的特质,分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本质与基本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在学理上也容易成立,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要从整体上完全准确的理解与把握它,在没有对其各个部分与要素进行透彻研究之前几乎是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这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进行分解,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要素分别进行研究符合人们认识复杂事物的基本规律,具有认识规律上的合理性。
  
  其二,还原论研究方法很容易确立它的价值效用。采取还原性分析方法,很容易的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要素特质,也可以使马克思主义这个复杂的有机系统简单化、通俗化,便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学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别化与民族化,使其更好的与社会实践结合,产生巨大的实践功能。
  1 还原论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单纯的采取学科与要素的致思方式,而且还是以分解马克思主义这个有机体为前提,因此它凸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与要素的特质,而没有也不能够凸显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共时性的整体特质。如果不从马克思主义这个有机体去理解它的各个部分与要素的话,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与要素的理解难免会造成偏差。正如黑格尔所说:“割下来的手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
  2 还原性研究方法,常常导致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遮蔽性。还原性分析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有机体分解成各个不同的部分与要素,而研究者往往基于自身的学科背景与兴趣爱好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特定部分与要素,并趋向于把这些要素与部分特质放大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特质,从而出现自识与自蔽的现象,对马克思主义存在学科与专业的遮蔽性。
  与上面两个缺陷相联系,还原性研究方法虽然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与要素的特质,但是由于缺乏整体性研究,没有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特质,也没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征,据此还原论研究方法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保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可靠性。
  
  三、整体性研究方法:复兴与不足
  
  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以及方法论科学自身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方法论上出现了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复兴。整体性研究方法是在对还原性研究方法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还原性研究方法占据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导地位,在早期这种研究方法的确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方法论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这种方法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单纯采取学科与要素的致思方式很容易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误读。于是“回到整体的马克思”倡导整 体性研究方法便成为了学术界统一旗帜。如高放:“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很大进步,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我认为主要缺点尚未完全克服。第一,依然受苏联模式影响,把马克思主义按照三个组成部分或者更多组成部分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缺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的研究。各类学校一般也都是分别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程,而不是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这样一门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要义的课程。”郝敬之:“整体性是马克思学说本身的理论规定性,为了实现对于马克思学说的客观性解读,我们必须倡导整体性解读原则。目前学术界仍然存在片面性解读马克思学说的倾向,提出‘整体马克思’的解读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回到马克思’就是回到‘整体’马克思。”等等相关的研究特别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整体性研究方法盛极一时,并有取代还原性研究方法主导地位的气势。相比还原性研究方法,整体性研究方法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以及各个部分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
  
  其一,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分析所坚持的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这个原则下重点去解析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特质以此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相对于还原性研究方法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与要素的研究来推导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明显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且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整体特质是单纯从部分与要素的分析中所不能窥见的。
  
  其二,这种研究方法,也可以使研究者较少的对研究加入个人价值判断,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进行分析,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奋点任意的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要素特意的夸大或者简单的抛弃,可以使马克思主义避免基于一些部分与要素的分析而对其简单的“捧杀”与“棒杀”的命运。整体性研究方法由于以上两点优势可以预见到以后将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一方面是其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长时间还原性研究方法占据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主导地位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明显不足,而对马克思主义部分与要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将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提供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整体性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之处主要是:
  1 整体性研究方法虽然看到了还原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而试图从整体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这无疑是合理的,但是整体论研究方法往往排斥对马克思主义各个部分与要素的单独研究,就整体而整体,从整体到整体,从而导致了没有具体内容的整体性,或者是暧昧不清的整体性,陷入整体主义的泥潭。
  2 人们对整体性研究方法,常常只是简单、机械的去理解,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与要素简单的装入马克思主义整体这个大布袋中,缺乏对整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导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在形式上的整体性而实际途径上的还原性。
  3 整体性研究方法不是万能的,虽然它利于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但是却不能够窥见一些部分与要素的特质,有一些特定部分与要素的特性只有对其进行分解分析才能够得到。特别是,当对整体分析不科学的时候,整体性研究可能还成为研究进一步进行的障碍。整体性研究方法这些先天的不足需要还原性研究方法的补充,但是,以前这两种研究方法长期处于对峙的状态,很难形成方法论上的互补。致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很难能够达到方法的研究致效性。
  
  四、方法整合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方法融贯论
  
  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最为基本的方法,就二则的关系而言是矛盾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如果单纯的站在二者对立的方面来看的话,就很难能够发挥两种方法的研究致效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往在方法论上的主要缺陷。正如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所说:“传统的整体论和还原论两种思维难免有不足之处:前一种用信念与洞察代替了翔实的探求,后一种牺牲了融会贯通以换取条分缕析。”也就是说两种方法是辩证联系的,单纯强调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过分强调整体就会调入整体主义的泥潭,以至它的整体概括往往成为研究的障碍;单纯的强调还原也不行,就缺乏对整体以及各个部分内在关系理解,也会对研究造成障碍。如恩格斯所说:“以分析化学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化学,如果没有它的对极,即综合,就什么也不是了。”
  
  其一,“任何方法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受多种因素所制约。正确认识方法功能的限约性是科学地发挥方法功能的重要条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先天自足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这是方法整合的根本理由。
  
  其二,历时地呈现出进化特性的初级方法必然要迈向高级的方法,共时地呈现为各有价值的方法必须在相互兼容中完善。还原性研究方法作为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初级的方法,在认知上和实用性上的直接效用,是不容否认的。当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与要素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后,又势必要去探求各个要素与部分之间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这时候必然要用整体性研究方法,但是当人们运用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排斥与其有较大差异的还原性研究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便会产生注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质的凸显,而忽视部分与要素特质的挖掘的视野偏差。
  
  其三,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要求上来看,进行方法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也具有可能性与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研究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诸多的缺陷,而最根本的方法论缺陷就是两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方法始终处于二元对峙的状态,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对话。在单纯一种方法研究都快达到极致的状况下,对二则进行整合产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方法,是深化与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的客观要求。
  基于以上的分析,无论是从学理上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以及实践的客观要求上看,对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进行整合都具有可能性与必然性。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便形成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方法一融贯论,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从细处分析着手,在整体观的关照下,把向下与向上两条分析路径融贯起来,形成还原性研究与整体性研究的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研究致效性。融贯论研究方法把两条路径结合起来,向下研究,使马克思主义部分与要素特质得到深度的释放,这是单纯整体性研究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向上研究,使马克思主义整体特质得以涌现,这是单纯还原性研究所缺乏的;然而这两条研究路径不是各自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也就是在整体中来挖掘部分与要素特质,在部分与要素中涌现整体特质。融贯论既不消除两种研究方法与路径之间的独立性,又通过它们连接起来的运动本身变成互补。融贯论研究方法吸收了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的长处,同时也弥补了各自的缺陷,从而达到了研究的方法致效性。当然运用融贯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具体层面上还需要把它化为各种具体的研究原则与方法,这里我们暂不做探讨。
  时代与社会发展呼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前搪性条件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改变以前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二元对峙状态,对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阐释力,展现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相信运用融贯论研究方法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进一步。
  
  注释:
  ①这里的“复杂性有机系统”来源于“复杂性科学”的术语,主要指研究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复杂性的标志是不能够用还原性研究方法完全的将其特性展示出来。
  ②学科互涉来自姜智芹,她在翻译《跨越边界一知识、学科、学科互涉》一书时对原来“跨学科”等称为“学科互涉”。这里的融贯论来源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复杂性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包含许多不同学科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因此运用融贯论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的复杂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入与拓展的方法论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5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