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数学教学 激发个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立华

  摘 要:新课程理念,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从而使学生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让学生的个性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开放 教学 个性 方法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数学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笔者就如何组织实施数学教学激发个性学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营造融洽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然后相互讨论,再板演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从中发现较简捷的解法。在这节课中,学生运用了运算律,使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达到正确、简捷,学生通过讨论达到参与、交流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质疑、鼓励,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选择个性学习方法 建立良性竞争机制
  
  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1.自主探索 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分析、操作、判断、交流、讨论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和作用,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望。其表现为书本由学生去读,问题由学生去解决,公式定理法则由学生去推导,规律由学生去提出,知识由学生去获取,使学生顺应和构建探索式的思维模式,养成探索式的习惯,培养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思维品质,在探索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学会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体验学习 进行 “体验学习”,课堂上要注重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主要从三方面研究: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应用中体验。 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节课可采取这种方法。
  3.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人人动手操作,个个动脑思考,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宏观上注重调动学生群体极大化,微观上注重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极大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例如,在中考复习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把初中阶段学过的各种方程(组)解法,在转化思想的指引下,运用消元、降次、换元等方法,最终化为x=a的形式,交流学习经验,从而求得方程(组)的解。这样处理不仅总结、归纳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4.激发个性 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5.研究学习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注重评价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要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合理的评价。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一些、角度宽一些、标准弹性一些,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多体验一点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集体做“小老师”,参与教学评价,活跃课堂气氛,体验成就感;教师在评价中要采取宽容态度,或者延迟评价,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对学困生更要注意适时评价、准确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教师充满爱心、智慧地牵引和评价,有助于学生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调、鼓励的语言、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推动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贡永生. 精心建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J]. 中小学数学, 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