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9高考考纲公布,语文学科这四点变化要注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与去年相比,今年各学科考纲有何变化?学生在后期复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变化:调整了试题顺序,样题更加丰富
   与去年相比,2019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四点变化。
   1.大纲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这一变化将“文化素质”具体化,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是对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思想上的规定,决定了命题的方向;“科学文化素质”强调了文化素质的科学性,原因在于文化中亦有糟粕,此变化充分强调了高考要关注先进文化,关注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2.调换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这一变化会让语文试卷的结构布局更加科学,从本质内涵上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和以新闻为核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具有时政性的基本特征,而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本质内涵上都属于文学作品,这样的顺序调整有助于考生在解题时呈现出思维上的连贯性。
   3.题型示例中去掉了实用类文本阅读《下笔不觉师造化》和以“阅读危机”为核心内容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变化目的在于让高考试题在题型组成上更加趋于合理,突出试题的变化性。
   4.题型示例中增添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2018年全国卷Ⅰ的关于“通信安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卷Ⅰ的关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运营方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8年全国卷Ⅲ语言文字应用成语病句连贯、2018年全国卷Ⅰ语言文字应用成语病句连贯、2018年全国卷Ⅲ的语言得体,以及2018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的作文。
   这些变化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变革的成果和结晶,展现出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创新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热点。
   备考建议:梳理社会热点,突破模式化答题思维
   2019年的高考语文命题调整试题顺序,趋于科学布局。因此,对于考纲中题目顺序所做出的调整,要充分引起关注,及时调整以往的答题思维和解题顺序。因为2018年教育部对考纲内容仅仅做了一个微调:在题量和分值说明中加了个“或”字,这个细小的变化并未引起一线师生的注意。
   同时,201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将进一步充分回应社会热点,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这就要求考生梳理一年来的热点事件,如十九大“新时代”、港珠澳大橋、中国精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人工智能、新高考改革的思考、打好蓝天保卫战、上海首届进博会等,都值得去关注。
  对于2018年以来的纪念性历史事件要充分关注: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建国七十周年,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三十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这些社会热点要予以思考。
   复习中还要注意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这几个关键词要引起关注:整本书阅读、批判性思维、传统文化、长征精神、革命文化等。
   另外,考生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努力实现真阅读,用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同时要突破传统的模式化答题思维:对于小说,就是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对于作文就是开头、结尾,外加三个分论点;对于诗词鉴赏就是意象、意境、主题……这种模式化的答题思维要全力突破,力争在读懂精研上下功夫。
   总的说来,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在2018年的基础上更加体现试题考查的时代性、科学性,为真正考查考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供了平台。在2019年备考中应更加关注基础,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落实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选自“重庆晨报网”2019年2月12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