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科学“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下,小学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不再拘泥于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是把教育范围扩展到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两者与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成就了新的教学要求——“三维目标”,随着新的教学观念的深入,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实践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发展。
  关键词: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锻炼科学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是重要的。如何运用方法、关注教学过程,这是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忽略了的环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中忽略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悖离“三维目标”的要求。本文将探究小学科学中“三维目标”的整合、实践情况,分析其中产生的问题并根据原因制定对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1]
  一、小学科学“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现状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学目标为主,大多学校以此来教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虽然三维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目的看似相同,但传统教学目的是拉扯学生必须到达,失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三维目标是引导学生发展,完好的保留了学生的个性化,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许多学校在小学教育中,一部分是偏远地区教育情况落后,对“三维目标”没有概念,还是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另一部分学校对“三维目标”有了具体认知,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是过多的注重学生成绩,对知识内容的讲授也是有关考试的,这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老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由于外界因素和硬件条件的影响,难以在过程方法上自由发挥,老师自身对“三维目标”概念模糊使得“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不尽人意。[2]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相比初高中,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科学启蒙,不论是知识汲取还是汲取过程,都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作为教学主体,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老师密切相关。在小学科学中,“三维目标”的构建和整合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科学素养,同时要求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但许多老师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对学生了解不足,在课堂上难免会失去引导的耐心,所以在课堂上采取的大多是“灌输型”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影响极大,但这确是我国普遍的教学手段。学生缺乏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影响“三维目标”的连贯,最终限制个人发展。
  二、在小学科学“三维目标”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科学涵盖的范围十分广阔,在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中,由于范围宽泛、知识点难以总结概括,给备课增加了很大难度。环境限制、老师自身的科学水准、对“三维目标”三个方面七个亚类的疏忽,都会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和价值观的稳定。以下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小学科学“三维目标”的整合难点:
  1.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自我发现意识缺乏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无声的,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学习、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实体书的应用范围小之又小,学生中通过书本来汲取知识的只有一小部分。阅读是一种发现、也就是自我发现型的学习,而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是手机上的新闻推送、八卦娱乐等短信息。课堂作为教学主要阵地,小学生在自我发现时,大多依照老师的教导行事,不论是书写或者口头上的教导。能静下心来读一整本书的学生占少数。在老师的出席和缺席中,老师的出席意味着学生不必主动的思考,只需等待,等待老師把加工过的知识灌输进脑海,“灌输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消极影响,所以学生难以自我探究科学本身,对科学实验的尝试也是在老师二代指导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三维目标”也难以实现,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拉扯前进的状态。
  2.“三维目标”体系构建出现断层
  对于“三维目标”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很多老师只知道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么将这三个维度完全分开应用在教学中,要么只关注开始的知识能力和结尾的价值观,这两种极端都忽略了“三维目标”的基础概念,什么是“三维”?什么是“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对学生的梳理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需要运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来探究发现科学奥秘。许多老师,其一把目标和目的混淆,失去了自主发现的初衷;其二把三维和三个混淆,本质是忽略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连贯性。三个维度的分割使教学目的偏离,难以使它们之间产生有效的链接,并且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使其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发现难以链接到科学精神理念中,科学素养的形成也会受到阻碍。
  三、小学科学“三维目标”实践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学习和探究我们发现,教师在运用“三维目标”方式进行教学时,由于小学阶段不同需求也不同,老师难以掌握三个维度之间的连接点,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制定,这就要求老师在自身科学水平达标的情况下,(1)构建一个教学行为模式研究体系。依据三维目标产生的教学行为,首先由于小学生思维未成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所以教学行为应当得到考察研究才能运用到教学中。其次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来对教学行为有一个总结研究,在反反复复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分析、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研究中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最终基于研究结果不断地改进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构建完善的教学行为模式研究体系。最后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中吸取经验,改进研究,制定详细的评价系统,从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流程。(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三维目标”中是主体,这个主体需要主动地研究发现,才能达到目标。在许多对“三维目标”有意识的小学中,在科学实验上的规划都很好,但在合作学习和发言时,只有固定的、少数的几名同学讨论交流,其他学生要么沉默要么发呆,难以融入课堂。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静下心来自我研究发现,所以除了老师要耐心引导之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好奇心是重要的。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探究法都可以运用到科学课堂中,例如让学生自己栽种一种花卉,并观察记录它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这有利于学生把科学融入生活,从而自我学习发现。
  参考文献
  [1]邹俊.论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D].云南师范大学,2005.
  [2]牛丹,唐小为.三维目标视野下科学探究教学“两难境地”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