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幼儿教师对儿童退缩行为干预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儿童退缩行为是儿童期的一种消极性的社会适应表现。研究这一现象,需在探究儿童产生退缩行为原因的基础上,以幼儿教师对退缩型儿童的教育为视角,探索退缩行为儿童的干预对策。儿童产生退缩行为的原因主要受内部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予适当的干预与解决:积极鼓励,矫正儿童的错误认知;指导家长建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引导家长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对退缩型儿童进行游戏干预;根据儿童实际退缩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退缩行为;干预对策;内部与外部环境
   儿童退缩行为是儿童期的一种消极性的社会适应表现。退缩行为不仅影响着儿童自我实现活动的积极性,还影响着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本文将在探究儿童产生退缩行为原因的基础上,以幼儿教师对退缩型儿童的教育为视角,浅析幼儿教师退缩行为儿童的干预对策。
   一、退缩行为的概述
   (一)退缩行为的概念界定
   对于退缩行为的概念界定主要分为两种:从行为描述的角度上看,退缩行为指交往频次低的社会行为;从社会测量的角度上看,退缩行为指低水平的同伴接受和同伴拒绝。研究者们更多是从行为描述的角度来界定退缩行为。
   社会退缩是指当面临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同龄人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跨时间和跨情境的)各种形式的孤独行为。儿童退缩行为是儿童期的一种消极性的社会适应表现,主要表现为孤僻、被动、害羞、自卑、敏感、不愿意与人交往、观点采择能力弱等特点。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性格比较内向的儿童身上,这些儿童在参加集体活动时积极性不高、不爱说话。
   (二)退缩行为的类型分析
   总体上看,儿童的退缩行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焦虑退缩型(沉默寡言型)、主动退缩型(安静退缩型)、被动退缩型(活跃退缩型)。
   焦慮退缩型的儿童虽然社会趋近动机高,但回避动机低,处于想参与又不敢参与的动机冲突之间;主动退缩型的儿童常常喜欢独自游戏,对物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被动退缩型的儿童常常独自一人进行喧闹的动作游戏,他们因为不受同伴欢迎而经常被孤立。从发展病理心理学这一角度上看,焦虑退缩和主动退缩属于一种内化的社会行为,而被动退缩则与攻击、破坏等外显的消极行为有关。
   二、退缩行为的成因分析
   儿童产生退缩行为是由儿童自身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遗传因素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的退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气质类型影响较为突出。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依据儿童对陌生同伴的社交行为水平、对陌生物体及情境的小心程度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来界定儿童行为的抑制性和非抑制性,抑制性气质的儿童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爱独处,在进行集体活动或同伴交往时也易产生退缩行为。
   2.消极认知模式
   研究表明,具有退缩行为儿童的认知模式与正常儿童的认知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退缩行为的儿童具有消极的认知模式,他们易出现对挫折归因不当、悲观估计等问题。产生这些消极认知模式的根本原因是自我效能感偏低,这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社交经验、他人的消极评价和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外部原因
   1.亲子依恋关系
   早期的依恋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具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儿童不易产生问题行为;而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则会降低儿童的自信心,面对问题,他们只会逃避和依赖他人,在社会能力上的表现也较差,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退缩行为。
   2.教师教育方式
   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意识和理念,因此极易忽视对儿童在社会性交往中的引导,师幼关系的质量导致儿童产生退缩行为。特别是在儿童初入园时的焦虑期,如果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那么就更易导致儿童产生退缩行为。
   3.同伴关系影响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源泉和缩影。然而,退缩行为的儿童却不愿意在家庭之外的环境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由于没有形成正常的同伴关系,所以儿童的社会互动较少,社交技能也很差。此外,社会交往中的失败经验也会导致儿童产生消极的自我感受和认识,这种感受和认识在儿童与同伴交往失败时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种强化使儿童的退缩行为逐渐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错误榜样作用
   榜样作用是产生退缩行为的一种隐性原因。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是善于观察学习的。儿童在与他人的接触过程中会不断吸收他人的性格特质,如果儿童的社会交往圈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偏内向,那么儿童难免不受影响。
   5.家庭教养方式
   退缩行为的儿童大多具有专制型的教养特征。研究表明,专制型、过度保护型以及权威型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儿童的独立性及自主性发展,都是导致儿童产生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退缩行为儿童的干预对策
   (一)鼓励儿童使其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
   幼儿教师应摆正儿童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和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激励儿童大胆思考与尝试,通过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帮助儿童建立自主参与活动与挑战的愿望和决心,使儿童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当教师发现儿童在交朋友这件事上产生错误的认知时,应不断地给儿童灌输同伴交往的观念,并帮助他们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而针对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儿童,教师应在鼓励儿童的基础上,为儿童创造成功的经验,为儿童树立自信心,消除儿童的自卑心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增强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第一,鼓励儿童进行角色游戏,角色游戏促进儿童自我和社会性的发展,让儿童通过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获得成功感。    第二,对儿童进行强化引导训练,即在儿童获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儿童创造能产生成功经验的机会,强化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消除社交焦虑情绪。
   (二)指导家长建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教师作为指导与把握家庭教育方向的引领者,应给予退缩型儿童的家长相对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教师需告诫父母在与儿童相处中,应避免对儿童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的两极分化状态,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尺度,采用民主健康的教养方式,在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道德认知的前提下,尊重儿童自我表达,并为儿童创造充分自由选择与处理问题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为培养儿童形成独立和自主的人格特征提供有利条件。
   (三)引导家长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
   幼儿教师应把握时机,实时观察儿童与其家长在亲子交往过程中的相处方式,对于非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应给予家长如下的指导和建议:
   第一,要信任儿童,让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儿童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让儿童体验做一个社会人的乐趣。
   第二,要时常关爱儿童,细心观察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的视角来思考他们的行为方式,及时发现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為,理解其行为和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认同。
   第三,要增进亲子互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并尽可能地创造与孩子交流和游戏的机会,使儿童获得来源于父母的安全感。
   (四)创设游戏环境对退缩型儿童进行干预
   对于具有退缩行为的儿童,教师可适当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从而降低儿童退缩行为发生的机率。首先,教师要营造游戏的环境,应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和经验,针对儿童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游戏创设,让儿童爱上游戏,以便为其提供更多同伴交往的机会。其次,在创设游戏环境的基础上,组织儿童参加群体性的游戏,引导儿童之间进行交流,让退缩行为的儿童能够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质量。例如,当儿童的退缩行为逐渐好转,开始有自己的好朋友时,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多与其他儿童交往,并向儿童传授与人和谐交往的技巧,从而保证儿童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
   (五)根据儿童实际退缩情况选择教育方式
   基于儿童出现退缩行为的原因不同,退缩行为表现出的现象也各不相同。幼儿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予以改善。
   一方面,教师要与儿童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教师对儿童的关注或重视程度会影响儿童在同伴间的受欢迎度,因此教师要多与退缩行为儿童沟通,增强对退缩行为儿童的关注,以加强其在同伴间的受关注度。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家园合作性质的活动帮助儿童远离退缩行为,可通过亲子运动会、亲子联欢会、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亲子类活动,促使家长引领儿童大胆参与到平日里不愿意参与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反退缩行为的成功体验,进而迈出摆脱胆小、接受新事物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应该关注那些具有退缩行为的儿童,让他们远离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心,成为阳光开朗、人格健全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吴美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与干预浅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9).
   [2]邹晓燕,曲可佳.学前儿童自主性的发展与促进[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43.
   [3]吴梅花.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干预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1(24).
   [4]郑淑杰, 张永红.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 2003(3).
   [5]孟庆艳.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教养环境干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赵春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