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制度视角的高校科研管理的反思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已经比较完整,从成效上来看,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使科研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制度在科研管理行为上起了有效的规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科研管理制度化的隐性的本质特征,所以总是容易被忽视,本文基于制度化的优越性的基础上对制度化科研管理进行了反思与改善。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6-013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058
  【Abstract】China's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relatively complete,from the effect point of view,institution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can mak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work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the system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behavior norms,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However,due to the implicit nature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it is always easy to be ignored.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this paper reflects on and improves the institutional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Institutionaliz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
  1 制度化管理在科研中的效应
  1.1 利于高校科研管理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制度化是規范科研管理工作、激发科研积极性、全方位提高科研水平、创造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有效保障。要想有效实现管理制度为学校科研发展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定好主基调,为学校科研管理提供标准和内容,落实科研目标的绝对优势,必须要保证科研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自觉按相关制度进行。在科研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目标时时刻刻都要进行把控,形成制度。随时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以便随时能够纠正偏差,始终围绕学校幸福目标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1.2 制度化管理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高校对科研经费实施制度化管理,做到了科研资金的有效利用,从科学化角度严格管理经费。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学校教学发展,加快社会发展。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经费投入大大增加,建立合理、全面、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在制度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即时、有效沟通,密切关注科研发展的大趋势,杜绝功利主义,重数量轻质量的学术著作,让科研经费在科研成果产出量化统计上树立正确的导向作用。提高经费管理水平,让经费管理制度激励科研人员主动参与学术研究,积极为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2 基于制度视角的当前高校科研管理的反思
  2.1 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冲突关系
  制度化的高校科研管理有着它自身突出的优越性,但是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它仅仅关注科学和理性,忽视了对人性的思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把人束缚在已经规划好的条条框框里,严重降低了人的积极性;忽视了人的个别差异性,没有把科研人员的偏好、能力、需求等考虑在内,导致在管理过程中面对具体问题缺乏针对性,无法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目标过于功利。由于高校实行科研业绩考核制度,并根据产出数量进行量化统计,而且奖金、评职称都与考核结果相关,关系到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师在发表论文的数量上和形式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论文质量和内容上大打折扣;创新能力下降。制度化管理压制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功利主义也导致人们只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超越,严重削弱了对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的关注。
  2.2 科学性与艺术性平衡关系
  科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职责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研究人员,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最终追求科研成果、科研水平的提高。要明确认识到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长期工作,投入与产出有很长的时间差,是一项困难重重,复杂性和创造性极高的脑力劳动。忽略了这些本质特点,不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成果不会得到提升,相反,时间久了科研人员可能会产生抵触和反感心理,失去创造热情,遇事就以应付为主。当前,科研考核标准主要是依据量化指标,虽然表面上看科研工作收获颇丰,一片繁荣,但是这也是导致科研人员压力增大,科研风气功利化,科研人员越来越浮躁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保证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理性和情感的统一。
  2.3 科技管理与教育管理的融合关系   由于我国科技部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之外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科研组织,而教育部包括大学之内的科学研究组织,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集,不但不能够达到合力的效应相反由于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两者之间在人才、经费、课题上还存在竞争。一方面违背了科研资源和人员合理配置的原则,另一方面制约了科研创新合力的形成。加强科技部与教育部之间的交流,开展合作平台,协同开展工作,发挥合力作用共同推动高校科研管理的发展。
  3 基于制度视角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重构
  3.1 法律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化改革
  如今,高校科研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助长注重数量和形式的不良风气,严重败坏高校科研风气。因此,加快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至关紧要。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的发展趋势,为此可从制度上实施改革,如可建立一套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科研评价体系,开创科研激励机制新内容,推动科研创造性发展。在评价体系中集中体现有成就、对科研事业的发展有贡献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才,其收入与科研事业的增长成正比关系,让科研人员踏踏实实做学问,潜心钻研,不浮躁,不急功近利。现有“科研公积金制度”就完美地达到了科研成果评价的公平性,极大地把高校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避免了重数量轻质量的短期效应。
  3.2 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转型
  科研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尊重人性,就要促使高校科研机构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型。管理并不是一个人把所有工作都包下来就可以的,管理讲究合作与分工,如何把握合作与分工之间的度,两者之间如何分配都需要进行研究。成功的管理还需要一个会沟通,懂得合作的管理者,管理者要在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心理贯彻科研成果是他们之间协作的结果。除了部门之间的服务,还包括课题本身的服务等等各个方面。
  另外高校科研机构向服务转型是高校科研发展的保障。树立科研管理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其与学校的科研质量和水平紧密相关,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定位应该结合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互鉴、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已成大的发展趋势,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更新现代管理知识,牢记服务观念。
  3.3 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不仅仅强调科研成果,还要有效地利用科研成果,把其转化成交流互鉴、互相提高的一个合作交流平台。做好学科与学科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国内与国外高校之间的科研团队的交流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在硬件条件方面,可以加强科研人员理论知识培训,丰富图书资料建设,加强计算机检索网络设置,强化科研设备交流等。做到实验设备、仪器的共享,切勿把其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科研管理人员要注重资源整合,建设高校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减少浪费。高校科研管理中科研成果的转化是高校回馈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从当前我国整体来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付出很大的心血,当前最常见的是促使科研成果信息化,其中问题之一是缺乏系统性。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可以建立多个平台使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化,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传递平台,达到缩短成果转化的时间和空间途径,促使和加强转化的项目管理。
  4 总结
  高校科研事业的姹紫嫣红,可以推动我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前进,对于科研事业要做到兼收并蓄、求同存异,不要仅以“一家之言”作为开展科研工作的目标,要以科研事业的百花齐放为根本目的。為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的,适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的科研管理机制。继承传统制度化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和可以保证资源合理配置的方面,在吸收借鉴国内外试点的基础上,追求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制度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33-137.
  [2]刘福莉,孙彩霞,王乐.制度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体系构建[J].企业导报,2016(3):32-33.
  [3]包丽颖,安钰峰.浅议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9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