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挥沿海优势 推进科学发展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沿海新沧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记者

  沧州市是河北省三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东半岛,是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武术之乡、金丝小枣和冬枣之乡、鸭梨之乡、铸造之乡,辖19个县(市、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0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率先崛起为主目标,强力实施沿海强市战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提高。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3亿元,总量居河北省第四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71.2亿元,居河北省第三位。2011年1―6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88亿元,同比增长11.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6.8亿元,同比增长30%。
  随着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河北省沿海强省战略的实施,沧州的沿海优势、区位优势、港口交通优势更加突出,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区位得天独厚。沧州既环京津,又环渤海,是河北省重点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是京津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成员,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沧州到北京只需45分钟,到上海只需4个多小时,与京津和“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潜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交通便捷顺畅。沧州是中国北方陆海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京沪高铁及京沪、京九、朔黄等铁路干线和京沪、石黄、大广、津汕、保沧等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纵横交织,形成了“八纵九横”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沧州黄骅港吞吐能力近2亿吨,是冀中南及广大腹地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口,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新通道桥头堡,腹地范围覆盖冀中南、晋中南、鲁北、豫北、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广大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沧州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650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000万吨;拥有130公里的海岸线,1051平方公里浅海,是中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沧州东部沿海拥有大量未利用地和沿海滩涂,是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处女地”。
  产业体系完善。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石油加工能力1500多万吨/年,管道装备加工制造能力2000多万吨/年,是亚洲最大的TDI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PVC生产基地。现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5个,省级工业聚集区7个。
  文化独具特色。沧州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拳械门类达50多种,占全国的40%,在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世界杂技文化的摇篮,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功举办12届,是与法国“明日与未来”、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齐名的世界杂技三大赛场之一。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武术选手汇聚狮城,同台竞技,传统拳种万人大展演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十二五”时期,是沧州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也是建设沿海强市的战略机遇期。沧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惠民生”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工业强市不动摇、项目建设不动摇、对外开放不动摇,全力构筑大港口、大产业、大城市、大园区、大平台,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将沧州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沿海开放城市。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三个翻番”:即经济总量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半,达到6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半,累计完成1.2万亿元。
  第一,深入实施沿海突破战略,打造经济发展引擎。加快以渤海新区为龙头的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增强港口对沧州乃至冀中南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快黄骅港综合港区建设。依托10万吨级航道和既有码头泊位,加强港口管理运营,提高吞吐量,增强对产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加快推进黄骅港综合港区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港口综合能力,打造集散杂货、矿石、油品、集装箱、液体化学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港。力争到“十二五”末,黄骅港综合港区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二是加快产业聚集。以园区和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培育石油化工、冶金装备、电力能源、港口物流四大产业,把沧州渤海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河北东南部钢铁工业基地、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区域物流中心。重点推进总投资4000多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做大经济总量,提高质量效益,为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隆起带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着力提高服务配套能力。加快邯黄铁路、沿海高速、滨海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筑以港口为龙头,联通港口与腹地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加快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建设,完善港口设施,为实现大通关提供服务。加强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港口运营和产业聚集提供配套服务。
  第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按照一手抓新上项目,一手抓技术改造的总体思路,深入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延伸产业链条、填补产业空白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围绕发展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冶金新材料、机械制造、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一批新型工业化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按照“油头化身”的思路,加快华北石化1000万吨、沧州炼油厂和中捷石化炼油质量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构筑以石化、煤化、盐化、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支撑,“五化”并举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打造绿色、安全、国际石油化工城;管道装备制造产业,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发展层次为目标,加快实施一批高压管道、核电管道项目,把沧州打造成为规模大、品种全、研发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国管道装备之都”;机械制造产业,依托泊头机床、东光包装机械、南皮机箱等产业基础,加快实施好北汽集团40万辆整车等一批新型机械制造项目,推动机械制造业由零件向部件、部件向整机转变。深入实施“1+1”企业再造和扶优扶强“双百”工程,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升位、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一批规模企业、龙头企业。
  第三,发展壮大中心城区经济,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中心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三产兴城”战略,强力推进主城区工业再造步伐,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以沧州开发区、高新区、沧东工业区为平台,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工业化项目,打造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领头羊”。二是坚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启动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把中心城区打造成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中心、社会中介服务中心、消费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三是加强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中心城区金融、保险、通讯、物流、商住、会展、行政、法律、会计事务等服务功能完备的有利条件,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知名品牌、著名企业落户沧州,增强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吸引力。

  第四,推进城市建设上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素资源的竞争,实质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竞争。坚持把加快城市化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作为聚集要素的重要抓手,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建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以“十大城建工程”为载体,加快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提高对要素资源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坚持以新城建设带动老城改造,重点抓好28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提高服务配套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中村、旧城区改造,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以县城“十个一”工程为载体,积极引进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谋划实施一批彰显特色、提升品质的重点工程,推动县城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以完善功能,提高服务配套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产业聚集、人口集中、功能完善、生态文明的特色镇、产业镇;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分类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第五,加快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建设,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聚集优势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总体要求,加速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聚集,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工业化项目,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搞好与城镇发展规划的衔接,形成“二产促三产,三产服务二产”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工业经济集约集群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水、电、路、气、讯,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工业聚集区、开发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项目入区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三是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着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五十亿元、一百亿元的优势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过千亿的工业园区。
  第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十二五”时期,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步伐加速,国内南资北移趋势更加明显,为沧州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带来了难得机遇。按照内资、外资并重,外经、外贸并举的思路,把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一是瞄准京津,主攻央企。充分发挥沧州毗邻京津、交通便利,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加强与京津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特别是央企的对接合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把沧州打造成为京津产业转移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加强与“长三角”及南方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的机遇,加大对“长三角”及南方发达地区的宣传推介,积极引进一批南资北移项目。三是深入推进与港口腹地的对接合作。发挥黄骅港龙头带动作用,深化与冀中南、晋中南、鲁西北等广大经济腹地在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对接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对接促双赢。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特别是500强企业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借力发展。
  第七,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和谐沧州。民生关乎民心,民心关乎稳定。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改善民生,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让全市人民“弱有所助”。二是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进度,强化质量监管,坚持阳光操作,确保保障性住房公开公平公正分配,让全市人民“住有所居”。三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让全市人民“病有所医”。四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主城区教育设施建设和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让全市人民“学有所教”。五是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开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六是抓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为构建繁荣和谐新沧州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瑞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30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