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新的“六方会谈合作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德烈
从东北亚地区整体的合作机制而言,只重视中日韩三国合作而忽视与地处东北亚次区域的俄(其远东地区)朝蒙三国的融合与协作,是不甚完整的。理应把俄朝蒙及中日韩六国(“3+3”)一并纳入到东北亚整个地区共谋发展、互利双赢的框架中来。因为,上述六国是构筑本地区总体合作框架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
中、日、韩、朝、蒙、俄(远东):建立新的合作机制
在东亚地区,建立多方面互惠互利的经贸与投资合作机制、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已成为各国一项重要的政策选择。经过近10年的努力,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2010年还将迎来中日韩合作11周年。目前,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十国在自由贸易、金融合作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着诸多领域的合作。换言之,以“10+3”为起点,有望建立东亚经济合作圈。但是,笔者认为,从东北亚地区整体的合作机制而言,只重视中日韩三国合作而忽视与地处东北亚次区域的俄(其远东地区)朝蒙三国的融合与协作,是不甚完整的。理应把俄朝蒙及中日韩六国(“3+3”)一并纳入到东北亚整个地区共谋发展、互利双赢的框架中来。因为,上述六国是构筑本地区总体合作框架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
俄、朝、蒙拥有约1.8亿人口的市场和约1868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锰、石墨、菱镁矿、金、银、铜 等矿物资源。蒙古的人均草原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经济发展优势和物流、人文交流方面不可替代的有利条件。在跨国企业投资经营和商务交易方面,对中国来说,上述各国也有着比欧美国家更为优越的合作基础。
从地缘关系看,日韩两国隔海相望,日本福冈与韩国釜山的交往可通过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的航线来实现。朝、韩、中、俄、蒙不仅山水相连,还有贯穿釜山、首尔、平壤、新义州、沈阳、哈尔滨、满州里、赤塔、清津、先锋、克拉斯基诺以及经由沈阳、二连浩特至乌兰巴托等城市的铁路大动脉,这些都为各国的物资和人员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经贸合作看,朝韩合作开发的开城工业园区、金刚山观光特区以及罗先经济贸易区、新义州经济特区(筹办)等,均与我国的东北三省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有着切实的互利、互补与双赢的关系。一旦泛亚铁路的北部路线正式运营,韩、朝、中、蒙、俄将编织起一个巨大的经济合作网络,为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从理念和意识形态看,东北亚地区多数国家拥有“和为贵”、“中庸”、“和谐”等共同的价值观,强调“共识而非冲突”、“渐进而非突变”、“务实和顺时而变”。这些因素必将有助于推动和加速区域内整体的经贸活动及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进程。
中俄:能源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每年至少需要10亿吨石油。
近年来,中俄两国加快了能源领域合作的步伐。2009年,中俄双方签署了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协议。今年3月4日,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已就价格公式部分基本达成一政。2010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建成。2011年将会正常运转。东西伯利亚新油田是俄通过管道和铁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油源。中俄双方已就“贷款换石油”签署正式协议。中国向俄提供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则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
另一方面,俄罗斯横断高速铁路网计划从我国的黑龙江省出发,通过北部的俄罗斯横断铁路连接到西欧。中国正在与相关国家进行谈判,以期能在2025年前完工。据报道,中俄已就铺设横跨西伯利亚的高铁路线达成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东―太”)管道系统已于2009年底投入使用。这一管道干线途径伊尔库茨克等州,终点为滨海边疆区的科济米诺专门海岸石油港。俄将通过正在修建的中国支线,向中国供应石油。
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的同时,俄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三省的协作也有了新的发展。中俄两国政府已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在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我国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拥有3220多公里的对俄边境线,水陆口岸31个。可以预期,俄远东地区的能源、矿产资源、木材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将成为支撑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外力因素。随着双边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拓展,俄罗斯有望成为东北三省“内引外联”以至于连接东北亚整个地区的“中继走廊”。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中俄两国的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和谐”、“不协调”的一面。如在黑龙江上游额木尔河彼岸的俄边境城市,虽然处处可以感受到近邻的存在:商店里摆着中国造的电器和服装,学生们热衷于学习汉语。但由于俄官方人员的设防,中国人与对方交往却变得非常困难。中国人的入境签证被严格控制,旅游者必须以团队形式前往。2010年,俄外国劳工的配额比上一年减少一半。俄限制外来劳工必然殃及华商。曾经历了商铺被关闭的华商,其生存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中俄间将如何进一步和谐、协调地进行合作,还有待双方的共同努力。
中朝:图们江开发与经贸、投资合作
2010年2月,朝鲜宣布重返图们江地区的开发计划。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和发起了一个“大图们江倡议”,由中朝俄和韩蒙联合建立一个区域性合作机制。朝鲜计划以图们江开发为轴心,开发罗先―清津地区,并将开发范围逐步扩大到新义州、咸兴、元山及南浦等。朝鲜开发银行将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其为主导,由大丰国际投资集团担任执行机构角色。朝方所提出的具体设想是:通过引进中国大陆、香港地区、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投资,将罗先―清津一带发展成为连接朝中俄的东北亚物流、贸易中心。
中朝俄蒙及韩日等国在图们江流域及三角洲地区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上述国家都希望在该地区采取合作投资、技术交流、合资合作经营、交换尖端技术信息等措施,推进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期待着共同开发图们江流域以及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森林、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经济合作的基本模式是:中国提供劳动力和向现场提供消费材料与食品,朝鲜出劳动力和地下资源,俄罗斯出资源,韩国出资金与技术,日本向俄提供长期信贷和开发用机械与资金。俄开发的木材及油气资源等长期稳定地供给本地区相关国家。
吉林省延边地区也提出了建立“图们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图们江口地区是中朝俄三国交界的黄金三角带。这里的港口以罗津港的天然条件为最佳,可建成常年不冻的深水港。图们江上有许多公路桥连通中朝两国,从延边地区可直达罗津港。2010年3月上旬,中国企业已获得了对罗津港的使用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朝经贸及投资合作,笔者提出如下三点意向。一是在位于图们江三角洲区域的延吉、珲春或罗先地区,建立一座“食品工业城”。日韩两国都是自然资源短缺型经济,东北三省一向是它们的战略着眼点。建立这样一座“食品工业城”,争取日韩及朝俄市场的空间,从而带动东北三省及朝鲜北部地区食品加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图们江三角洲地区建立“海产品加工基地”。二是开拓对朝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市场。朝鲜山区多、平原少,除了部分地区种植水稻、小麦外,多以种植玉米、黄豆、绿豆、土豆和荞麦等杂粮为主。尤其土豆是朝北部山区以及高原地带栽种的主要农作物。目前,朝鲜把“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尤其将“解决人民食物短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现在朝鲜迫切需要引进现代化的新式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以生产土豆片、土豆泥、土豆饼干及面条等。同样,粗粮杂豆的深加工工艺也急需改进。我国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拓朝鲜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市场。三是以补偿贸易方式在朝发展燃料乙醇项目。朝鲜在短期内仍无法摆脱电力及汽油等严重不足的困境。但从长远的发展方向看,因为朝出产玉米,存在着用玉米深加工生产燃料乙醇的有利条件。中国可以考虑以补偿贸易方式协助朝鲜生产燃料乙醇,向朝出口开发燃料乙醇所需的设备及生产物资。朝方可以用易货贸易等方式偿还中方投资。
由于朝核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朝合作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应抓住积极因素,努力扩大贸易投资的增长点。面对中朝合作日渐扩大的趋势,香港一家媒体作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形成囊括中朝俄(远东)蒙日韩六国的新的“六方会谈合作机制”。
中蒙:经济依存度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蒙古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东、南、西三面与中国为邻,北接俄罗斯,在中国陆地边界中,中蒙间的边境线是最长的。中蒙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高,双边合作具有很强的地缘优势。近年来,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迅速发展。
在中蒙经济合作中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是,蒙古国从长远的发展规划考量,需要注入“临港经济”要素,即开辟几处便捷的出海口。中国的大连、天津及青岛等都极有条件发展成为蒙古扩大国际贸易和拓展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港口城市。辽宁的锦州港也被看好。该港是中国北部一类开放商港。辽宁省提出的开发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中,将锦州作为重点,提出把锦州湾建设成为黄渤海经济圈中最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区之一。而从锦州港而言,在货运能力和吞吐量方面仍具有很大潜力,延伸至蒙古国是一个最佳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上述国家的学者、政要、企业家为黄渤海次区域的共同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北京曾召开过多次分组会议。1993年8月,上述六国代表举办了“东北亚经济合作研讨会”。有些代表曾提出建立黄渤海沿岸10个城市市长定期联席会议的议案。例如:中国的大连、锦州、天津、青岛;朝鲜的新义州、南浦;韩国的仁川、木浦;日本的福冈、长崎等。总而言之,多边友好合作必定有益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1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