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水稻病虫害是粮食病虫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理与解决的效果不仅关系着我国粮食的产量与品质,而且还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以巴马县粮食产区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地概述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性,进而从巴马县水稻病虫害概况、发病原因分析、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三方面着手,对具体课题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巴马县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2.028
  近年来,广西农业越来越重视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从多方面、多角度防控主要农作物病虫的发生为害,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广西粮食的安全生产。巴马县是广西农业发展中水稻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其病虫害的主要类型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瘟病、水稻细条病及水稻纹枯病等。近两年,巴马县在水稻两迁害虫防控上采用了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如太阳能杀虫灯、生态黄色黏虫板等,对水稻安全生产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基于此,将巴马县粮食产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行详细研究与思考。
  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性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即为从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主要采取农业防治的方式,重点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进行统防统治,尽可能降低稻米中的农药残留量,使水稻符合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要求,实现水稻的安全生产。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不断提升农作物在生产阶段的生长安全性,进而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近年来,在农作物的种植中使用大量化学农药,农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过度依赖,该种情况不仅会杀伤害虫的天敌和有益微生物,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而且易造成人畜中毒、自然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
  2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概述
  2.1 巴马县水稻情况
  巴马县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水稻每年种植面积在4 860 hm2以上,其中早稻面积1 730 hm2,中稻面积1 670 hm2,晚稻面积1 460 hm2,那社乡、所略乡等部分乡镇仅可种植中稻一季。巴马县水稻种植品种主要有中浙优1号、Y两优916、野香优9号、黔两优58以及中浙优8号等。
  2.2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
  对巴马县水稻病虫害进行调查发现,水稻幼苗阶段6叶龄至抽穗阶段均有多种病虫害发生,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瘟病、水稻细条病及水稻纹枯病等,其中,幼苗阶段稻纹枯病发病情况较轻,随着水稻的生长,在水稻孕穗阶段以及抽穗阶段病虫害的问题最为严重。其主要对水稻叶鞘、叶片等位置产生影响,并具有侵染循环的发病特点,大面积影响水稻的种植与生产[2]。
  3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原因分析
  3.1 人工方面的原因
  1)在水稻耕作时,由于稻田未深耕和翻耕,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少量本地虫源的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导致在早稻上出现大量虫害现象,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该问题出现主是水稻田在耕种时期并不进行耕翻,且在收获粮食后留茬高,出现稻桩破坏少的情况,进而使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从稻茬自然过渡到麦茬,影响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2)在水稻种植时期,农药的使用使得稻田害虫在自然环境中的天敌也受了伤害,不仅导致稻田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的情况,而且自然环境的自然恢复力以及生态系自然控制能力均受到侵害,导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大量虫害出现时,并无天敌将其消灭[3]。3)在水稻种植中,由于抛栽密度不适宜也将会造成水稻幼苗染病的问题。栽秧密度与纹枯病出现的关系较为密切,当栽秧密度较大时,基本苗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导致稻株之间的荫蔽不断增加,形成光照较差的农作物发展情况,导致光合效能降低,水稻的抗病力降低,极易感染病虫害。4)田间水稻的灌溉方式也影响着水稻病虫害发病情况。该种情况主要由于水稻田间的湿度变化而产生,当田间湿度较高,水稻的发病率也会相应提升。
  3.2 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
  自然环境也是造成水稻病虫害的问题之一。水稻病虫害问题的出现适宜温度为高温,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30 ℃,虫卵适宜的温度在28~30 ℃。故而,在水稻种植温度在23 ℃以上时,则有较大的概率出现病虫自行繁殖,形成为害的情况。同时,水稻病虫害问题的出现也与湿度有关,当水稻田间的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则具有良好的病虫繁殖环境,水稻田极易出现病虫为害的问题。
  4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
  4.1 巴马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段
  在巴马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段的研究,主要依照引发水稻病虫害原因进行分析。1)应从人工方面着手,对水稻病虫害进行处理。①应在耕种时期进行翻耕,且在收获粮食后降低留茬高度,大量破坏稻,深耕晒田,降低稻飞虱、三化螟等害虫越冬基数。②应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或者使用对自然环境伤害低、针对性强的生物农药,降低稻田害虫的天敌伤害,保障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③在抛栽密度方面要因地制宜,对不适宜密植的水稻品种需降低种植密度。④选择湿度变化较小的灌溉方式对水稻进行灌溉。2)重视生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遵循早用药、早防治的原则,以避免水稻病虫为害越来越严重。3)在对巴马县水稻病虫害开展绿色防控时,还应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黄色生态黏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稻田鱼鸭共育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上述几种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治多种水稻病虫害。太阳能杀虫灯主要是利用水稻害虫具有趋光、趋波、趋色、趋性的原理,在夜晚对害虫进行诱杀处理。黄色生态黏虫板也是利用害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频振式杀虫灯则是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波、色、性信息等原理,诱杀水稻害虫的成虫。稻田鱼鸭共育利用鱼鸭对水稻害虫的捕食,增加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进而可以减少除草剂和化学农药使用的效果[4]。
  4.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法
  在具体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施中,应采用新闻宣传、技术讲授等方式对有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进而增加绿色防控技术的受众人群,为农作物的生产与绿色食用奠定良好的技术控制基础。在具体宣传中,可以采用电视台采访、新闻报纸报道等方式进行,并提供绿色防控技术获取的联系方式,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影响力,推动农作物向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技术讲授应从专家培训小组建立、培训课程构建等方式进行着手,进而保障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质量与使用效果,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
  5 结语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著较多问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进行思考与探究,希望笔者能够为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研究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并为广西粮食产量提升以及农业经济后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红星.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水稻害虫对水生昆虫数量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7,31(02):207-215.
  [2] 朱平阳,郑许松,张发成,等.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提高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33(3):351-363.
  [3] 杨普云,任彬元.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2011至201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要点评述[J].植物保护,2018,17(1):6-8.
  [4] 陈生斗,杨普云,周阳,等.北京市延庆区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7,17(4):8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400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