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幼对话平等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师幼关系受到高度关注。师幼对话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一大重要环节,其平等性问题是关乎教育公平的关键。目前师幼对话中存在多方面的平等性问题,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面对师幼对话的各种平等性问题,我们只有在综合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的经验发现,总结师幼对话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可行性的对策分析,以此来缓和由师幼对话所带来的师幼关系与幼儿教育的矛盾。
  关键词:师幼对话;平等性;平等对话;对策
  幼儿与幼儿教师,作为人们生活和教育上的一对重要的启蒙入世的搭档,两者的关系决定着两者互助学习和成长的质量。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是师幼良好关系促成的媒介,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来说,师幼对话的平等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师幼平等对话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这都是以师幼对话的平等性为基础来发展的。师幼对话平等性问题的研究可以反映师幼关系的现状,从中切入解决因教育不公平而引发的各种争端,促进师幼的和谐关系,使教师与幼儿取得共赢发展。
  二、师幼平等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表面的平等
  案例①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教育机构的设备、场地都安排得比较合理,尤其是幼儿园里随处可见各类人性化的设计。教室里低矮的椅子桌子、午睡室的小床、盥洗室小巧的洗手台……无一不透露着幼儿娇小体型的特点;走廊上琳琅满目的挂饰和墙饰、各个区角丰富多彩的教玩具……又将幼儿与生俱来的烂漫天真衬托得淋漓尽致。
  这无疑是对幼儿教师的一个教育暗示,首先要“放低身段”来与幼儿对话。但在“蹲下来”的动作之后,教师往往会疏忽本质意义上的平等而做出有悖于自己表面行为的举动,比如大声对幼儿说话。
  分析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教学活动,我们都一再强调幼儿教师要“蹲下来”与幼儿在一个高度上对话,而在这个高度上做出呵斥幼儿的行为则仅仅停留在了表面看似平等的动作上,这只能做到身体上的平等性。
  (二)一味追求“特定”的平等标准
  案例②
  某小班一节语言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是不是很可爱?”(教师从背后拿出了准备好的布娃娃)
  “是!”小朋友们齐刷刷地说。
  “那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了解这位好朋友好不好?”
  “好!”
  “我们看,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对不对?”
  “对!”
  ……
  分析
  尽管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都比较现代化,但由于很多幼儿教师本身接受的是刻板教条的传统教育,所以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所谓“死读书”的影子。这样的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幼儿灌输客观正确的知识或想法, 师幼对话时会用自己所谓的平等标准让幼儿附和,一般与幼儿对话时就会呈现这样的句式“……是不是?”、“……对不对?”果不其然,幼儿变成了统一口径的“应声虫”,只要回答“是!”、“不是!”、“对!”或者“不对!”就好了。
  (三)涉及范围和形式单一
  案例③
  某中班餐前洗手时间,教师有秩序地指导幼儿在盥洗室门口排好队洗手。调皮的小宝举着自己的手对老师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洗手?”“你快点把自己的小手洗洗干净,你看小贝都已经洗好了。”随后老师指了指边上正乖巧地冲洗小手的小贝。
  因为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老师的回应,小宝显得有些不开心,也只好听老师的话到旁边闷闷不乐地搓自己的小手。
  分析
  也许在大人的眼里看来,幼儿的情商不像成人般足够去消化一些事情,所以不必在生活中太过较真,让人不易察觉他们细微的情绪变化。但是,这并不代表幼儿没有情绪,这方面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体现出来。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会有偏见,认为幼儿园就是小学的预备阶段,忽视了幼儿园的本质任务是:引导孩子如何面对这个微型社会,如何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旅途。
  三、师幼平等对话的策略
  师幼对话的平等性包括对话内容和对话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表面和实质的平等性。要做到师幼对话真正的平等性,就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師态势得体
  教师作为幼儿的“大朋友”,与幼儿对话时要蹲下身或者坐在小椅子上,尽量为幼儿构成相同高度的对话平台,眼睛与幼儿平视,并且面带微笑,显示亲和力,让幼儿首先在对话开始前就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
  师幼对话不只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师幼之间的一种情感互动,所以平等的对话氛围极其重要。
  (二)教师学会倾听
  平等交流是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师与幼儿要相互以听众和伙伴的关系相互信任、尊重,切忌以教师为中心让幼儿成为机械回答的机器。
  教师在对话时不仅要注意倾听,更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倾听的对象。师幼对话不是师幼双方言语上枯燥的你问我答,而是师幼之间的情感、思想、知识和经验各方面的精神性的交流。而这种情感性的交流不是自私的,不能任由个人的偏爱,所以教师除了信任、理解每一位幼儿,还要宽容对待每一位幼儿,对一些暂时有缺点的幼儿也要同样倾注平等的感情。
  参考文献:
  [1]Lisa Burman .老师,你在听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7-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