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如果学会了“钓鱼的方法”,完全可以靠自己钓鱼维持生存。这就要求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要“填鸭式”地教学,而是应该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促进学生自主、自发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足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得到教学效果方面的全面反馈,如,有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基本是自己完成,遇到一些不会或者不懂的问题,大部分的孩子都选择直接打开课本,从课本中直接寻找答案,只有小部分孩子选择自己思考后再翻开课本进行验证。这样导致教师无法从作业中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无法找出学生尚未理解的问题,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第二,小学语文教师以自我为主,自己分析讲解课文,只是让学生在一旁附和。如今的语文课堂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是给予“对”“不对”等简单应答,缺少自己的思想。
  第三,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略有欠缺。在语文课堂中,从始至终,无论学生读了几个词,还是写了几个字;无论答对了一道题,还是回答了几句话,教师都无一例外地称赞他们“说得真好”“真不错”“你真棒”等等,甚至要求全班同学给予一次次掌声鼓励。这样全部予以肯定的课堂评价导致掌声越来越小,有的孩子甚至根本没有听别人的发言。因此,课堂评价要适量,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大力肯定,这样会使小学生觉得,无论回答好与坏,评价是一样的,从而对待课堂越发不积极。
  (二)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
  第一,小学生过分依赖教材参考书。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时,小学生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而是赶紧翻教科书或者教材参考书找到相应的答案,不会主动思考问题。
  第二,小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将教师的话当作标准答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看见有的学生在拼命地记笔记,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思考教师到底讲了些什么,最后这些笔记也只是為了应付课后的练习和家庭作业。如果在作业中碰到教师没有讲解过的题目或者换了一种方式提出的问题,好多小学生便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问他为什么,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上课没有讲啊!”这其实还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忘记了自己可以开动脑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讲解的只是一个方面、一种角度,而非全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应善于培养、引导和评价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阅读和了解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绝不放弃。从兴趣入手的学习就像有了一个适合的起点,接下来一切便顺其自然,学生乐学好学,教师也教得开心。若学生本身没有求知欲,一直被教师强迫着学习和掌握教授的知识,他们遇到困难时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厌学。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出问题,巧妙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实效,先由教师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解析,再逐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例如在《花的勇气》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全文,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重点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用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再引领学生试着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对于学生的见解给予评价,并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最后得出这篇课文的主旨: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2.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学习,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向实际自学能力的转化。
  教师可以先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游园不值》的古诗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古诗,并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作者对所见景物(苍苔)的特别感情,当学生找出诗中的“怜”时,再请一位学生解释“怜”字的意思,接着体会“怜”字所蕴含的感情,这时教师可以在一旁适当引导: “注意诗人感受到的那份爱惜。这个‘怜’字,按今天的意思,我们回想起一个词——可怜,可是诗人却理解成爱惜,这让我想起我们曾经背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那句诗,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怜’理解为爱惜。”教师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并请学生回答,由教师引导着学生理解包含在诗中的情感。
  3.给予学生肯定、向上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不同的要求,但对最后取得的成果的评价应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特别是基础差、有着强烈自卑感的学困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掘他们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肯定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更多的赞许,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学生信心满满,也就增加了他们参与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
  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请他们回答这些问题,答对便给予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学生的集体鼓掌,给予信心,让他们明白:我可以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也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分子。当这些学困生得到肯定时,就会更认真地听课,努力思考,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涵。
  (二)学生要增强自信,家长要多给予肯定
  1.自我肯定。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试着放下参考书,说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和不明白什么。教师也要注重指导学生逐步分析自己学会知识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学法是否得当,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肯定自己,树立和增加信心。修正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尝到自我学习的乐趣,不断给予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家长肯定。
  如今,家长一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创造性、创新性的思维,一边又抹灭孩子的奇思妙想。经常可以从家长那里听到:“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努力学习,你看看你,脑子里整天想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家长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不应该加以干扰,应该鼓励孩子完成这项学习任务。面对孩子自主学习的成果时不应该只注重成绩,可以询问孩子在自主学习时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并且给予适当评价,激励孩子继续自主学习,让孩子明白: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探索和思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周子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7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