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着规模化养殖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提升疾病防控水平对于养殖户而言非常关键。本文集中分析了猪圆环病的传播方式和诊断方式,并对具体防治要点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猪圆环病;传播;诊断;防控要点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67
  在养猪工作开展进程中,猪圆环病的发病几率较大,不仅会影响饲养人员的经济效益,若是出现疾病蔓延,也会影响当地整体养殖管理水平,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完整的诊断和防控机制较为关键,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进步的基础。
  1 猪圆环病的传播方式
  要有效避免猪圆环病造成的影响,就要积极落实加强系统的预防机制,提升预防控制效果,猪圆环病主要致病原因是血清型PCV1和血清型PCV2。其中,血清型PCV1是非致病性病毒,对于猪仔的影响力较大,同时会造成血清抗体。而血清型PCV2则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尤其对于断奶的仔猪,会造成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一般而言,健康的猪通过口腔或者是呼吸道被感染。特别是一些已经怀孕的母猪,在感染PCV2后,就会出现仔猪被感染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此时若是建立对应的检验机制,就会发现PCV2能通过设备、人猪接触威胁人的安全[1]。
  2 猪圆环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剖检
  2.1 猪圆环病的临床症状
  罹患猪圆环病的病猪会出现身体异常持续性发热的症状,并且表皮肌肤呈现出白色,阶段性食欲明显降低,甚至会出现呼吸异常的现象。另外,一些感染病毒的猪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一般是5周龄到16周龄的猪会出现猪圆环病,一旦出现了病症,死亡率就会达到10%以上,若是同时出现继发感染,则死亡率会增长到25%以上。正是借助这种传播方式,提高了猪圆环病的致死率。
  2.2 猪圆环病的实验室剖检
  选取一些疑似罹患猪圆环病的猪进行血清分析,并将相应数据进行汇总收集,利用ELISA实验过程就能有效判定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诊断工作开展后,除了进行临床诊断以及血清诊断外,有效的实验室诊断也能直观体现出具体实验过程,并且优化诊断结果。相关人员要选取一些疑似患病的猪进行DNA采集,并且将信息作为对比试验项目的基础数据。最关键的是,要将信息和已知病毒进行数据对比,从而建立科学化的分析过程,有效判定猪是否罹患猪圆环病。要对测定的结果和标准数值进行分析,有效形成对比实验项目,从而结合病猪的实际情况落实更加系统化的诊断机制和治疗方案[2]。
  3 猪圆环病的诊断方式
  为了有效对猪圆环病进行诊断,就要积极践行系统化诊断机制和控制体系,确保能优化诊断流程,从而提升相应病症的分析效果,并且能按照对应症状开展防治管控工作。诊断工作要结合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诊断机制,从根本上维护诊断工序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保证最终的诊断过程符合结果需要,确保能实现信息管理和对比分析,从而维护诊断结果的合理性。在对患病猪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要集中分解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将其作为判定疾病的直观依据,有效提升诊断工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一般而言,相关饲养人员要及时跟踪其发病现状和实际情况,保证应用管理项目的综合效果[3]。
  4 猪圆环病的防控要点
  在明确猪圆环病传播路径以及诊断机制后,就要建立健全完整的防控管理机制,确保能提升诊断和防治工作之间的联动水平,优化实现养殖管理目标,减少猪圆环病对猪群健康造成的影响。
  4.1 强化饲养管理工序
  为了有效提升饲养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就要利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饲养人员要结合饲养区域的实际情况完善具体工作流程,并且要将促进生产效率作为关键,确保疫病控制效果得以满足。尤其是在猪群管理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及时保证饲养区域内空气流通的有效性,降低传播率,有效保证温度和湿度差距能被控制在合理性的范围内。
  要对猪舍内的温度予以控制,针对哺乳期的猪舍,要将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而针对育成猪舍,则要将温度调整在20~23℃之间,湿度一般会维持在55%~70%左右[4]。
  要对饲养人员进行集中的指导教育,确保其能有效了解饲养管理工作的重点,及时对饲养环境予以优化,保持通风环境的基础上,合理性控制猪舍的温度和湿度,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养殖过程造成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猪圆环病的防控效果,并且保证养殖水平和综合质量。
  4.2 建立重点监管机制
  为了避免猪圆环病造成大范围的传播或者是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要对重点种群进行集中监督和系统化管理,确保能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综合水平。
  要集中完善饲料过渡处理工作,将时间设定为14d左右,保证相应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和约束。值得一提的是,饲养人员要结合猪仔的实际情况落实更加完整的监管机制,并且保证相应问题都能得到约束和处理,从而避免免疫系统受到影响。
  要保证自主营养水平,且能在饲喂工作中全面提升饲喂料的安全性,一定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低价饲料,避免对仔猪健康發展造成影响。并且,要维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和安全性,确保仔猪饮水水源的卫生程度和安全性,提升管理水平,形成干净无污染的饲养空间。
  饲养人员在进行投喂工作后要尽量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避免对其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减少不良反应造成的影响,且能提升系统平衡效果,避免患病问题。饲养人员要制定更加系统化的饲养环境管理工序,从根本上减少问题造成的影响。最关键的是,在投喂结束后要结合猪仔的实际情况避免外界因素对其造成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疫情扩散的程度,提升管理效果和水平[5]。
  4.3 疫苗免疫工作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免疫管控机制,实现疫苗监管体系的全面进步。最关键的是,要将疫苗免疫工作方案落实在常态化免疫管理程序中,确保能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若是仔猪的猪龄达到14d,就要进行集中的免疫处理和管控,提升强化效果。另外,针对临产的母猪则要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免疫处理,确保能避免病毒的传播。而若是遭遇易感期,则要结合患病猪的实际情况完成药物注射,一定要避免对怀孕猪进行大剂量或者是刺激性较大的疫苗注射[6]。
  4.4 药物治疗机制
  为了保证治疗工作的基本水平,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药物监管体系,确保能提升药物管控工作的基本效果,不仅仅要提升病症防治项目的实效性,也要借助药物中治疗减少病猪病情加重的风险,能有效提升病猪身体的康复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要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中药制剂治疗处理,有效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效性水平,常见的抗菌药物主要是配合中药制剂进行集中治疗,克林霉素、奥邦白金肽、磺胺类药物等都较为常见。目前,主要是借助肌肉注射的方式完成具体操作,具体用量则要结合病猪的实际身体情况和体重进行判定。
  要对发病的仔猪进行系统化监督,确保能利用黄芪多糖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1进行联合治疗,从根本上提升治疗效果,提升质量安全管理项目的综合效果[7]。
  5 结束语
  在猪圆环病诊断过程中,要从临床诊断、血清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3个方面建立完整的诊断方案,以保证能提升诊断实效性,并且将其作为后续开展防控管理的根本依据,从而完善饲养管理和具体工作的基本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猪圆环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王丹.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8(6):217.
  [2] 李琰.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96-97.
  [3] 杨鲜银.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6,18(3):41-42,44.
  [4] 尹玉芹.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5,36(6):46.
  [5] 蒋宏伟,魏楝选,付明哲,等.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7,36(5):118-120.
  [6] 曾德雄,陈俊波,廖淑芳,等.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J].农家致富顾问,2016(6):31.
  [7] 刘杰,李英英,王洋洋,等.一例猪圆环病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及防治[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8,43(2):30-32,38,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406.htm